2016年初大范圍的冰雪寒凍天氣席卷整個中國,連華南的廣東也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的最強寒流。被譽為“世紀寒潮”的雨雪剛過,各種即時的漁業災害就接踵而至,據《農財寶典》報道,僅饒平地區估計的初步損失已經超過5億元,冰寒極凍天氣對水產動物的影響顯而易見。然而,這應該僅僅是影響2016水產的開始。筆者認為,寒雪之后的水霉病將是2016全國的水產養殖面臨首要挑戰。
華南三省2016年1月降雨量
為什么2016水霉將不可避免?1、水霉是什么?它如何生長?
水霉屬于真菌,在我國淡水水生動物體表及卵上發現共有十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水霉和綿霉。此類真菌對溫度適應范圍廣,5-26℃均可生長繁殖,最適生長溫度為:10—15℃,水質較清的水體中生長較好。對寄主也無嚴格選擇性,各種飼養水生動物,從卵到各齡魚都可感染。
2、極度低溫與水產動物的關系
水產動物屬于變溫動物,不同品種有不同的耐低溫能力。當溫度極低超出其極限溫度時,先出現失去平衡昏迷,持續低溫將會出現死亡。而在這個過程中,低溫會讓魚體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降低,飽和脂肪酸比例升高,細胞膜中的脂肪酸和磷脂成分發生變化,魚類的質膜發生改變,容易出現創傷,這種情況發生在溫度低、但不致死的情況下。
3、水霉與氣溫的關系
水霉與氣溫之間有沒有直接的線性關系,現在未見文章報道。但是,根據養殖經驗,溫度極低的年份,水霉暴發的幾率高于正常年份。數據顯示,2008年1月全國大范圍季度低溫,水產大市湖北省洪湖市1月11日-2月3日平均氣溫-2℃—-1℃,比常年偏低4-6℃,當年水霉暴發率高于2007年和2009年,而且治療的難度也比較大,分析可能與體質更差、水霉更重有關系。
4、水霉的致病過程
水中自由游動的水霉的動孢子侵入卵膜或魚體傷口,吸取皮膚及其組織內的營養而迅速生長,菌絲與傷口的組織細胞纏繞粘附,使組織發炎、壞死,水生動物很快瘦弱死亡,死后不久水霉繁殖特別快,所以水霉具腐生性,對水生動物是一種繼發性感染。
5、水霉病爆發的必要條件?
水霉發生的簡要示意圖
病原:水霉孢子產生,水霉病發的發生,它首先需要水霉孢子存在。在我們所有的養殖水體中,水霉孢子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只是數量的多少而已。
養殖動物:水產動物創傷。“世紀寒潮”低溫凍傷和起捕運輸機械損傷是最重要的兩大傷痛點。這為水霉孢子的附著寄生創造了環境。
傳播途徑:水質清瘦,保溫性差,易于孢子的游動附著,增大感染的幾率。
由此可見,2016年,氣溫極低、魚體受傷、病原活躍的條件都存在,我們的水產動物遭遇水霉的侵襲將不可避免。
水霉有什么危害?
身患水霉病的草魚
發病早期,肉眼見不到異常情況,當肉眼能見時,菌絲不僅侵入傷口,且已向外長出外菌絲,似白色棉毛狀。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質分解酶,機體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魚開始焦躁不安,與其它固體物發生摩擦,以后魚體又被感染,負擔過重,游動遲緩異常,食欲減退甚至停食,最后衰竭而亡。
水霉寄生于河蟹、蝦等甲殼類身體上時,會影響脫殼而亡。
鰻鱺、鱔、鱉等名貴水產品患病而失去商品價值。
在魚卵孵化過程中,患水霉病嚴重影響孵化率。
寒雪之后,我們怎么辦?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水霉,我們將如何面對呢?
我們先來看看常用的水霉處理藥物有哪些?
水霉病處理的常用藥物對比
從上述表格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治療水霉病的選擇還是比較多。單純的水霉病我們可選擇水楊酸醇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或復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或五倍子末等全池潑灑或浸泡處理。
然而,從實際的養殖情況來看,每年的水霉處理成功率還是有限。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時候,水霉病導致水產動物死亡不僅僅是水霉,往往是真菌、細菌、病毒聯合感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來火上澆油,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我們建議水霉病采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16字方針:“斷病源,阻路徑,強體質,全防衛”。具體措施如下:
1、斷病源:(1)條件允許,在放苗前徹底清塘,減少水霉孢子的存在;(2)苗種投放時,減少損傷,使用少量碘或高錳酸鉀泡苗,減少魚體自身攜帶的水霉孢子;(3)當水霉發生時,選用恰當的藥物進行內外兼治,讓水霉無處藏身,無處落地。這是最難的一步,往往阻斷病原需要花費很長的功夫,用藥也可能重復2-3次,因為不管是什么“神藥”,都不可能一次性藥到病除“解決”所有病原。
2、阻路徑:水霉孢子要能夠從游動的孢子附著到養殖動物的身體,需要比較潔凈的水質條件,即清瘦的水體更適合水霉孢子的寄生。因此,我們需要再低溫時期快速肥水,一方面提供充足溶氧,促進養殖動物盡早攝食恢復體質,更重要的一點是有一定肥度的水體可以減少水霉孢子的感染幾率。
3、強體質:開春之后,待氣溫有所回升后盡早開食,可以選投脂肪含量稍高的越冬型飼料,使魚類冬季消耗的能量得到迅速補充。配合拌喂一些如免疫多糖一類的免疫增強劑,增強抵抗力。
4、全防衛:水霉病造成傷害不僅僅是水霉本身。當水霉出現時,我們僅靠處理水霉的方式處理,有時可能會不容易成功,因為水霉是一種病,但不全是魚類致使的因,有可能還有其他諸如細菌、病毒等的綜合因素。所以,我們在處理水霉病時,一定要注意將真菌與細菌、病毒聯合處理,同時不要忘記內服保健增強免疫力,促進傷口愈合,做好全方位的防衛。
水霉病的處理實例簡介
1、2015年4月20日,濟南一垂釣塘放鯉魚后未及時消毒感染水霉,用“殺菌紅”和“菌毒必克”合用,每組用3畝水體,連用兩天,隔一天用“超碘”收斂恢復傷口,至4月25日已沒有感染魚游塘。
2、2015年3月2日,洪湖市大沙湖一客戶(30畝)購進的魚苗發生水霉病,每天死亡草魚苗30-50尾。3月4日使用“殺菌紅”處理,3月6日重復“殺菌紅”同上劑量1次,3月8日魚苗死亡數量開始減少。同時采用“烏金膏”低溫肥水、少量投飼的配合措施后,到3月13日停止死魚。
3、2015年4月8日,湖北洪湖龍口鎮華嚴村,一養殖戶2兩左右魚苗出現死亡,魚體發黑,同時大量魚苗體表出現白毛,死亡量大,但魚吃食尚可。
客戶采用內服“肝膽泰樂+高穩維西”(一組拌飼料80斤,投喂2500斤魚)保肝增強魚苗體質,同時連續兩天使用“超碘(3畝/瓶)”,使用過,魚發病情況好轉,魚體黑頭現象明顯減少,魚苗體表白毛逐漸消失,三天后無死亡,白毛現象消失。
4、2015年5月3日,湖北洪湖老灣回族鄉,一養殖草魚魚苗的五畝池塘,連續三天開始出現魚苗死亡,死亡量逐漸加大,死亡癥狀主要為魚苗體表鱗片脫落,魚體出現大量白毛!采用化水外潑“抗激靈+黃金多糖”(一組外用2000立方(3畝)水體,減少魚苗在低溫時應激反應),第二天使用“超碘(3畝/瓶)”,化水外潑,第三天再使用一次“超碘”進行鞏固治療。使用后2天,魚苗死亡情況明顯好轉,魚體白毛現象減少消失。
(以上案例分別由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梁飛、李友義提供)
注意事項
1、早春水瘦魚弱,注意準確估算水體,避免用藥過量;
2、選擇天氣晴好時使用藥物,注意做好預處理;
3、病情有輕重緩急,每個塘都有其特殊性,處理方式也有差異,一定要先詳細診斷再對癥施治,提高成功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