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上海小龍蝦垂釣節上獲悉,滬郊正在探索一種“蝦稻共作”的種養結合新模式。
據了解,近年來,滬郊金山楓涇鎮與上海開太魚文化發展公司合作,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將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融合為一個生態系統。其特色就是以循環水而實現“蝦稻共作”的新養殖。
在所有的池塘中,以栽培水生植物為基礎,冬春兩季種植水草,夏秋兩季栽插水稻,在“水底林”、“水中林”中飼養小龍蝦、泰皇大蝦、河蟹等優質水產品,利用水生植物來脫氮、脫磷,為水生動物創造了干凈、健康的生活環境。水生動物的糞便和殘餌,又是水稻、水草生長的良好肥料,通過“草蝦共生”和“稻蝦共生”后,種養池塘的水質清澈,環境良好,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僅生產出一大批優質水產品,而且也生產出蝦田生態大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