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與規劃
近幾年,泥鰍養殖發展較為迅速,養殖面積逐年增加,成魚價格也呈下降趨勢,但1-5月份的魚價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具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因此,在廣東地區養殖泥鰍以秋冬和早春季節為首選。目前市場對20-30條每斤的成品魚需求較大, 為了獲得比較高的產量,可考慮將放養密度適當提高,建議6-8萬尾/畝較為適宜。
二、投喂管理
1、飼料選擇:蛋白含量在36%~39%為好。低溫期投喂高蛋白,高溫期適當降低蛋白;前期高蛋白,后期適當降低蛋白。 建議前期喂對蝦料(0#、1#),中后期喂沉水泥鰍料(2#、3#)。400條前喂0#;400-200條喂1#;200-80條喂1.2顆粒;80條以后轉1.6顆粒。
2、投喂方式:全塘延邊投喂或是喂半塘(“7字型”),基本原則是放苗密度越大,要求喂料區越大。
3、投喂控制:水溫24-30℃時,料繒(兩個放在池塘不同區域)控制在1小時左右吃完為宜,每天投喂3-4餐,可以通過刮底來輔助判斷。由于泥鰍貪食,且經常在料繒附近成群覓食,導致測料不準,建議結合投喂率進行控制:100條前日投喂率7-8%;100條-50條日投喂率5-6%;50-20條后日投喂率3~4%;20條以下2-3%。 低溫期適當降低投喂率,并延長投喂時間。
三、水質調控
1、前期水質調控
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早期常以水蛛、水蚯蚓、藻類、懸浮有機顆粒為食,逐漸馴化后可以完全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攝食天然餌料可以幫助苗種增強體質和提高存活率。因此,在養殖前期可以使用發酵飼料培水。
2、中后期水質管理
泥鰍食量大,中后期水質管理主要以換水為主,當水質粘稠,泡沫多時,一次性換水20cm,低溫情況下后期一周左右換水一次。
水源狀況差的情況下,建議控制放養密度和定期(7-10天一次)進行改底、調水。
3、溶氧管理
泥鰍腮、皮膚、腸道均具有呼吸功能,可耐受0.1mg/L的極低溶氧,基本不會因為缺氧而窒息死亡;但當水體溶氧低時,腸道呼吸的比例會提高,對攝食和消化會造成一定影響,使得腸脹氣的出現機會增加,建議溶氧保持2mg/L以上。因此,泥鰍養殖塘也需要適當開啟增氧機,一般建議10畝塘白天中午開1-2部攪水,夜間開2-3部增氧。
四、病害防治
1、疾病預防
魚身消毒:苗種下塘前,最好用2%~3%的食鹽水(或0.25‰高錳酸鉀,即1方水放半斤)浸浴5~10分鐘,以殺滅其體表的病原。
定期消毒:放苗后每隔10-15天左右,使用聚維酮碘、顆粒二氧化氯對水體和塘底進行消毒,控制病原菌。
內服中草藥 :每周拌喂中草藥(蚌毒靈散2-3餐),預防腸炎。
2、常見疾病處理
腸炎:聚維酮碘消毒;減料投喂,并內服中草藥加抗生素。
爛身:降低水位,使用聚維酮碘或戊二醛消毒,并加大換水量(連續幾天加換水);減料投喂,并內服中草藥、抗生素及多維。
水霉:降低水位,使用靚水(過硫酸氫鉀)消毒,然后加注新水,必要時隔2天重復操作。
體表寄生蟲:少量時,只需常規消毒,保持水質清爽即可;大量出現,對吃料和生長造成明顯影響是需要殺蟲和加大換水量。
五、泥鰍日常管理操作匯總
養殖戶交流過程中比較關注的問題:
問:目前珠三角泥鰍的流通情況如何?
答:目前珠三角泥鰍流通主要以廣州為中轉,運往北方市場,如山東、遼寧等地,日走貨量在30噸左右。隨著養殖面積的增加,流通環節趨于成熟,預計未來出貨線路和出貨量都會有所增加。
問:養殖泥鰍池塘準備應該如何做?
答:清塘底(除雜),進水消毒,同養殖其它品種沒什么大的區別。比較關鍵的就前期培水:通過使用發酵飼料來培養浮游生物(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給魚苗提供優質的天然餌料,增強魚苗體質,幫助提高存活率。
問:浮水料和沉水料到底哪個好?
答:應該說各有優勢。浮水料最大的好處是投喂簡單,測料方便,僅此而已。目前的沉水料多為蝦料生產線生產,粉碎細度高,便于消化吸收,同時泥鰍本身為底棲魚類,沉水料符合其特性,投喂沉水料腸炎發病率明顯比投喂浮水料低,存活率也相對高。因此,只要投喂控制合理,沉水料的優勢明顯。
問:爛身、爛嘴、爛鰓有什么好的處理方法?
答:這些情況一般多見于高溫時節養殖中后期,主要是水質和底質惡化及魚體免疫力下降而出現的細菌性疾病。目前沒有什么特效的處理方式,因此重點在于預防。主要思路包括: 1、控制放苗密度,減輕池塘壓力;2、調水改底,保持良好的環境條件;3、遮陰降溫,如種植水花生、水通菜、浮萍等。(作者:周德勇)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