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東港地區地處黃海北部沿岸,毗鄰鴨綠江和大洋河,屬于天然河口濕地,土質肥沃,水質優良,水產養殖歷史悠久,曾是全國主要的中國對蝦養殖基地。近年來南美白對蝦養殖發展迅速,但養殖規模有限,本地沒有大型標粗場,養殖戶無法就近購買大苗,基本都是從營口直接購買淡化好的蝦苗,但由于長途運輸、質量不穩定等因素,客戶開始逐步嘗試自己標粗淡化,經過多年摸索和嘗試,也取得了成功,現在大部分養殖戶都是自行標粗淡化,即節省了放苗成本,苗的質量又得到了保障,在此我們將其中的一些關鍵點梳理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以便更好地改進這項技術。
一、準備工作要做足
1、基礎設施
本地小苗標粗淡化基本是土池鋪膜扣棚模式,也有少數用水泥池的。單個池子30平方米左右為宜,蓄水能力0.8-1.0米深,增氧能力保證15-20瓦/立方水體,氣石分布每平方米至少一個。除標粗用池外,棚內另外準備一個稍大一些的蓄水池,以備淡化用。全池鋪膜,為防止破損漏水,建議鋪兩層為宜。扣棚用的塑料膜透光性適中,兩側可掀起,便于透風控溫。
圖1 標粗淡化棚
圖2 標粗淡化棚
2、蓄水、培水
蓄水工作不宜太早也不宜太遲,我們建議放苗前一周左右蓄水即可。選用無污染的海水和淡水,兌到相應鹽度(與苗場的鹽度一致),水深保持1米左右。蓄水完畢后即可消毒處理,用“三氯異氰脲酸粉”10ppm以上的量全池消毒,該過程不開增氧機。第二天用“水中寶”和“碧水安”解毒調水,全程開啟增氧機。第三天開始培水養水,用“利菌多+活力碳”各5ppm每天潑一次,直至放苗,全程開啟增氧機。放苗前2-3小時外潑“激活”、“活力鈣”各5克/方水,以增強小苗抵抗力,提高成活率。
二、如何接苗、放苗,大有學問
南美白對蝦蝦苗大部分都是從南方(海南、廣東、福建等地)通過航班發送過來的,考慮到成活率的影響,苗場一般都在凌晨三四點以后出苗打包,通過航班運輸,到北方基本都是下午或晚上,所以放小苗的時間大都在晚上甚至凌晨。正因為小苗都是通過航班發送,所以必然存在晚點甚至航班取消的可能性,尤其在發苗旺季,這種可能性就更大,所以作為購苗的散戶,我們必須對這點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方面做好與苗場的溝通,保證信息通暢,如有意外,應及時主動變更接苗計劃,減少損失;另一方面盡量避開高峰,選擇錯峰發苗。
接到小苗后如何放苗又是一個需要謹慎對待的環節。經過長時間的運輸,苗袋內的水質、溫度、溶氧、二氧化碳等指標都發生了變化,小苗在經歷了這番“折騰”以后,自然也是“精疲力盡”了,如果在放苗的過程中再受到二次“折騰”,小苗的成活率可能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我們建議分以下幾步操作,更有利于小苗成活。
1、小苗到達后應立即帶箱入棚,先打開袋口,平衡袋內氣體壓力。
2、10-15分鐘后將苗袋敞口入池,讓袋內水溫緩慢升高,直至內外水溫一致。
3、用水舀緩慢將池水加入袋內,讓袋內水質逐漸與池內一致。
4、將袋口緩慢傾斜,連苗帶水一同入池,完成整個放苗過程。
科學正確地放苗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操作對小苗造成的二次傷害,從而大大提高成活率,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靈活投喂,提高飼料轉化率
小苗從孵化直至出場前,投喂都是以輪蟲、鹵蟲、蝦片等為主,目的是為了全面加強營養,提高成活率及小苗體質,所以在小苗標粗淡化階段,我們也建議加強營養,除了優質蝦片以外,混合投喂鹵蟲更有利于小苗生長,苗期的營養強化對后期的生長、抗病力都有重要意義。
投喂蝦片時,為了提高適口性和加強營養,減輕飼料對水體的污染,蝦片:“利餌多”:“水產誘食酵母”按照5:3:2的比例混合后投喂,以菌體蛋白為主的活性生物餌料“利餌多”優化了營養結構,對水質幾乎無污染,“水產誘食酵母”誘食性強、蛋白含量適中,是小苗絕佳的開口料。
四、正確外用活菌制劑
由于小苗標粗過程飼養密度大、餌料投喂多,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質底質污染問題,活菌制劑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殘餌糞便分解轉化的作用,尤其是以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細菌為主的復合有益菌“利菌多”,功能強大、效果突出,堅持使用,池底幾乎沒有殘留污物。
為了預防淡化期間小苗的弧菌感染,每3-5天外潑一次生態消毒劑“優肽”,以噬菌蛭弧菌為主的“優肽”通過“以菌吃菌”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弧菌進行防控,而且對小苗安全無刺激,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消毒劑。
五、穩水、保健是防病關鍵
小苗的標粗淡化是一個全程精細管理的過程,由于苗小、密度大、投喂多,所以對于疾病,必須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很有可能前功盡棄。針對這種小水體、高密度的養殖模式,除了保證強力的增氧以外,穩定水質是關鍵。
1、控溫控鹽
溫度對小苗的生長有直接影響,考慮到標粗的周期以及室外放苗時間,升溫不宜過快,長時間處于高溫(28℃以上)小苗長勢確實快,但同時加大了管理難度,如投喂量、水質調控等,風險也會大大增加,且在放苗階段棚內與室外溫差過大也不宜小苗存活。當然升溫過慢也是不利于小苗生長的。我們建議隨著天氣的變化,將水溫逐步升至26-28℃,而在標粗后期要根據室外水溫逐步加大換水量,使小苗逐漸適應室外水溫。鹽度的變化是整個淡化過程的核心,待小苗穩定后(一般入池2-3天)即可注入淡水淡化。注入的淡水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解毒、活化處理,且遵循先緩后急、定時定點的原則,有利于蝦苗適應能力的馴化。
2、補菌補碳
活菌制劑在整個養殖水體中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能將剩余的有機質轉化為無機鹽,加速水體物質循環,在穩定水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碳源在藻類合成與菌類繁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定期補充“活力碳”也可以達到穩水的目的。
3、降氨解毒
隨著投喂的增加,水質底質中的氨氮也會逐漸增加,尤其是溫度升高以后,定期外潑“碧水安”3-5ppm降氨解毒,可以緩解氨氮的危害。
從小苗體質來講,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是防病的根本手段。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不僅在標苗期重要,同時也為入塘后的長成和防病奠定良好基礎。投喂時使用“LY-生命素”1ppm和“營養快線”2ppm(按水體計),小苗活力好,成活率高,抗病力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