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金黃”染色鮫鮫魚
很多人都以為,市場上賣的鮫鮫魚顏色越鮮亮就越新鮮好吃,可事實并非如此。鮫鮫魚鮮艷奪目的“外衣”,很可能是被一種叫“王金黃”的染色劑化妝過的。食用這種染色劑不但會損害人體機能,還會造成多種癌變。
2016年5月9日,臺州路橋法院依法開庭審理被告人林某某、吳某某、余某某等4人用“王金黃”染色、售賣鮫鮫魚案件,并依法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判處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6個月至9個月不等,并處罰金六千元至八千元不等。上述4人均判處實刑。
庭審中,4名被告人供認不諱,并坦言為了鮫鮫魚的賣相好,售價高,才鋌而走險給魚染色。
查獲經過:
2015年12月,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路橋各大菜場進行突擊檢查,檢查中發現部分攤販售賣的鮫鮫魚顏色特別鮮亮,檢查人員對部分鮫鮫魚進行了快速檢測,結果在這些魚中發現了堿性橙Ⅱ成分。執法人員當即扣押了數十斤涉案鮫鮫魚及幾瓶紅色液體,經檢測,紅色液體即堿性橙Ⅱ。
什么是堿性橙Ⅱ?
堿性橙Ⅱ,俗稱“王金黃”,也稱“黃梔”,主要用于棉、麻等制品的工業染色,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等相關規定,該物質未列入食品添加劑范圍。如果食品,其中的重金屬殘留在人體內難以排出并產生累積,不僅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對眼睛和喉嚨也會產生強烈刺激,導致人頭昏、腹痛和腹瀉,而且會損害視力、肝臟以及腸胃功能。更為嚴重的是,經常食用含有堿性橙Ⅱ的食品,可能會造成多種癌變。
法官提醒:
根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上述被告人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添加劑并銷售,嚴重違反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危害他人身體健康,依法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路橋法院將進一步加大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懲處力度,堅決打擊“舌尖上的犯罪”,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如何辨別染色魚?
染色魚也并非一點破綻都沒有,如何分辨鮫鮫魚是否被染色,小編支個招:
1.染色魚的顏色過于不自然,與沒染色的魚相差太多。
2.染色過的魚眼睛眼白部分呈現染色劑的顏色,而眼睛黑色部分會渾濁。
3.用白色餐巾或手指擦拭魚身,若染黃,則有假。雖然有些色素吸附性很強,但魚的鱗片是松的,通過擦拭則仍能掉色。
4.可將魚嘴或魚鰓扒開,如果魚被染色,嘴里或鰓里可能有殘留的黃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法規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