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的養殖低迷,對蝦養殖已經開始回歸理性,從一擁而上全民養殖到淘汰不專業的、沒資金的,到專業化的養殖:技術及管理的專業化;能做到每個環節的相對可控。
養殖難關鍵在于前期的控制,很多塘反映出來大部分是在一個月到四十天左右的蝦出事較多,我們看看前期養殖的難,在哪里:
1、苗種不可控,不知苗種質量,不知投放后的成活率有多高。
2、水質調控的難度,調的水在前期投苗的關鍵時刻,是否夠濃或過濃,還有過程中怎么維持穩定。
3、前期蝦還沒上罾,該怎么投料,中期該投多少合適。
4、有些塘在10來天就開始發病,一發病就是大量死亡,已經沒有救的必要了;這些幾乎是不可控的。
5、不知怎么搞的,有害藻上來了,而且瘋狂生長,水質幾乎不可控。
前期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造蝦養殖的成功與否,而前期,又有著眾多的問題,我來試著扒扒這些表層的東西,看看是什么在主導著我們養殖的成功與失敗。
首先是投苗前的培水,前期的消毒水體是必要的,把一些在水里頑固的東西先破掉,讓一切從零開始,因為我們的脆弱的蝦苗也是從零開始,我們的苗及水體的有害物質也是從零開始,大家同一競爭平臺;之后就是調水;蝦苗投到塘里,就開始了他的池塘成長經歷;在苗池里,一般是每天隔3個小時投喂一餐,一天8餐,小苗體質弱,如果沒吃到東西,這苗的體質就會逐步減弱,要保持足夠的食物,張口就能吃到;苗池里面積小,頻繁投喂,容易做到,水質壞了換水就行,但到大塘里,恐怕就沒那么好了,蝦苗面臨著一個大的問題:要適應環境的變化,盡量快地找到食物。
從這點考慮,前期的培水是必要的,池里藻類旺盛,蝦苗在環池游動中張口就能吃到藻類;所以我們有時看到剛放的蝦苗有時環池游動,這大部分是正常的,是蝦在吃藻類;有時看到不管培水多好,投苗后一到兩天,水就變清了,這是蝦苗把藻吃完了,不是倒藻,所以看到苗游塘,有時是正常的,是因為餓了;在這階段,就在投苗的幾天,怎么保水,保持藻類穩定,是關鍵;蝦吃藻在成長,也在開始吃我們的人工飼料,在逐步轉變,對藻類的需求也在減少!
在這時候,我們的養蝦人,開始心急幫倒忙—看到水清,就補肥,往往很急,要馬上起水色,一般都是肥量很足!當藻看起來不是很濃時,又再追肥!——我們會看到,水色起來了,而且起得很快!這之后如果水清,就是倒藻了,在陽光的猛烈照射下,不斷的起藻、倒藻就開始了,肥追得多,起來的藻就更多,倒到塘底的死藻也更多;底質污染,弧菌爆發開始了;這過程,往往在投苗開始的一個星期內。
總結下:投苗前需要培水,投苗后藻類馬上減少,可以追肥,但要少量,一個星期后基本不用大量追肥,以免水體藻類過旺;我們這環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量追肥!過量追肥導致的污染,比任何其他原因導致的危害更大!這是整造蝦養不好的導火線!
投喂也是關鍵的環節,要保證足夠但又不能過多,少則蝦餓,多則污染底質;怎么解決少的問題?投苗后,我們往往不知道投多少合適,有時看到水濃,有的基本就沒喂料,有的要拖一個月左右才喂;如果從精養的角度看,投苗2-3天內就一定要開始投料,因為這么多的苗,一定會把藻類及其他浮游動物吃完的,少于一定的量,苗搶食就很困難,這時候就開始淘汰體質弱的,我們假設苗是正常的,就要以逐步增加的形式開始喂料,開始要定餐,每天3-4餐投喂,雖然我們有時候判斷不了蝦是否能吃完,但都要投喂;怎么解決多的問題?可以少量多餐,苗是以24小時環游形式覓食的,一般情況下40分鐘左右基本都能排空腸道食物,所以就算多喂了點,也會在第二,第三個環游后被吃掉的,基本不會被浪費,當然不能太多;有時可以放少量在靠塘基邊觀察,2個小時內吃完就算合適,有時可以觀察塘基邊的蝦,料不夠時靠塘基邊的蝦就多。
消毒是必要的,弧菌爆發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早;蝦塘由于藻類及蝦的糞便及剩餌等,水體的弧菌爆發就是家常便飯;有研究表明,人的食用水,經過最先進的消毒藥消毒,24小時后,大腸桿菌的數量就開始增加;當我們看到小苗出現空腸、斷須等現象時,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弧菌感染,當然,初期是輕微的,但這些足以導致一些體弱的蝦苗死亡;經常的消毒可以增加成活率,可以用過硫酸氫鉀、中藥、碘等刺激小的藥物消毒,我們撈小苗看,可以感覺到斷腸、斷須等現象在大大減少。
補充微量元素是維持穩定的關鍵,當我們看到水清,PH值卻在9左右,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有害藻起來了,單一藻種過多,導致PH一路高,真正的原因是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導致有些有益藻類死亡,能適應的藻類就開始大量繁殖,缺的元素就越來越缺,有害藻類泛濫,比如藍藻、甲藻等;這些有害藻出現,會產生以下危害:比如毒素,PH高,水缺鈣鎂等,蝦在此環境下就很難適應,要解決就必須先用菌抑制藻類的發展或殺藻(這是要做好一些其他的安全措施),增加微量元素(如蝦硬殼、有益藻上來)。
蝦塘是個大環境,養蝦就是盡量維持環境的相對穩定,任何的措施,都不能破壞平衡,平衡一破,就會有傷害。往往平衡被破壞時,比如弧菌超標,比如倒藻;我們常做過度的動作又導致更大的危害,比如過度消毒,比如超量追肥。
40天內的蝦最能體現管理的水平。好,則后期順利過渡;不好,則麻煩不斷。總之一句話,就是保持平常心,保持水體的平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