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的壽長村,有一望無際上千畝的池塘,規整的塘口、便利的交通、合理的布局構建出一副井井有條栩栩如生的景色。繁忙進出的魚車也為這片池塘增添了一份豐收的喜色。而這正是雷順風和他的小伙伴們多年努力建成的養殖基地,在當地頗有名氣,他們是當地名副其實的養殖帶頭人。
雷順風的養殖場與羅非魚加工廠達成來源和溯源備案的深度合作。
魚蝦混養,收益穩定
1998 年開始養殖南美白對蝦,2011年開始嘗試羅非魚和白對蝦混養模式,雷順風的轉變在當時充滿了意外、充滿了驚奇。“我以前一直以養蝦為主, 無論是土池還是高位池都嘗試過,后來由于病害太嚴重,養殖非常困難就放棄了。”雷順風談到,“當時蝦塘已經丟荒,又不想讓它閑置著,就隨便往里投放少許的羅非魚,既沒喂料也沒管理,沒曾想竟出乎意料的自己長起來了。”他幡然醒悟羅非魚的養殖其實沒那么難,又想起曾經有聽過魚蝦的混養模式,就靈機一動嘗試開啟了羅非魚和白對蝦的混養模式。
經過多年的試驗摸索與經驗,雷順風他們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養殖模 式。以白對蝦和羅非魚為主,少許的大頭和鰱魚為輔。其中白對蝦投苗密度為 2~3 萬支 / 畝、羅非魚 2500~3000 尾 / 畝,兩者投苗密度比例為 10:1,而大 頭魚為 40~50 尾 / 畝,鰱魚 30~40 尾 / 畝。一年養殖 2 造,第一造羅非魚是 在春節前就搭冬棚投苗進行標粗,直到第二年清明前后進行分塘,同時投放蝦苗,共同養至 6、7 月份上市。而此時第二批羅非魚苗才開始進行標粗工作, 待到 7 月底 8 月初開始分塘。待羅非魚規格達到 2~3 兩 / 尾時,則投放第二批蝦苗,再養殖 90 天左右魚蝦正好就可以同時上市,這樣就可以減少蝦苗的損耗甚至降為更低。
在該模式下一天喂兩餐,且只喂羅非魚料,對蝦一般不喂養。雖然對蝦產量不高,但是賣出的均為純利潤。“這種模式雖然不如精養對蝦那般能有很高 的收益,但利用這種模式養殖收益穩定,風險可控。”雷順風認為這種魚蝦混養模式有它的優勢,所以熱情友善地向周邊養殖戶介紹并把它向外推廣。
規模和品質是成功的關鍵
除了選擇合適的養殖模式,雷順風還認為規模效應才是成功的一大法寶,許多東西要在規模化以后才會體現出價值。比如養殖成本,如果只是養殖十畝 八畝塘,羅非魚的養殖成本基本要在 4.1 元 / 斤左右徘徊,在當前魚價如此低迷的行情下,如果有 1000 畝的規模,單位養殖成本反而會有所下降,雷順風的羅非魚養殖成本就只需要 3.8 元 / 斤,就算每斤只賺 0.1 元,以他 4000~6000 斤 / 畝的羅非魚產量,也是一個不錯的收益,加上正常情況下 300~500 斤 / 畝的對蝦產量(基本每斤可賣到 20 元 以上),收益將相當可觀。他今年還特地增加了 1000 多畝的養殖基地, 甚至計劃將全部羅非魚產能提升至 1 千萬斤。
規模化效應使得雷順風的單位養殖成本下降,圖為其自己列的成本統計。
品質的保證也是雷順風養殖場成功的關鍵。由于羅非魚全都是銷售到加工廠出口,他對藥殘和品控要求非常嚴格,幾乎從不使用藥品,而是以生物菌調水為主養殖,所以產出來的羅非魚從沒出現過藥殘超標的情況。為了保證羅非魚的肉質和賣相選擇飼料也要注重穩定性,他說:“我從開始養蝦就用恒興的飼料至今,看重的就是它的穩定性,同時適口性好、消化率高、養出來的羅非魚體形較好,抗病力強,料比長年保持在 1.3,出肉率達到了 48%。”由于長久以來的合作互信,他的養殖基地還和肇慶市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了深度合作,前者作為后者的備案塘,作為加工廠穩定的羅非魚收購來源和溯源地。
尋求管理機制創新
雷順風對養殖場的管理也非常看重,不斷的尋求管理機制的創新。他認為,好的管理機制不僅能提高養殖場的運營效率,更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養殖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目前他的養殖場還是按照高位池蝦塘的那一套模式進行管理,采用基本工資 + 提成的計酬方式,有兩個場長,一正一 副,負責總體的管理和技術指導,下面有工人 40 名,每個工人負責管理 6、7 個池塘,負責日常的養殖工作。
在交流過程中,雷順風提到,希望進一步完善管理模式,讓產量和收入成正比。比如把養殖場分成若干片區,分別承包給不同的場長,每個場長自行聘請工人管理且工人直接對場長負責,而場長沒有固定工資,收益完全跟收成掛鉤,按當年賣魚收益的 10% 以上獲取提成。這樣場長就不再扮演 “打工仔”的角色,而是真真實實的自己當了“老板”。 他還表示,除了良好的獎勵機制和人性化管理,平時還需要對員工生活細節和家庭生活多多關心,以誠待人,塑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公司文化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