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歲寒
在當前的水產行業,散戶經營占了絕大多數,并由此衍生出不少矛盾,每逢談到此話題,很多人都會說未來的方向是規模化和集約化。命題的方向是沒錯,但是在現實中,作為規;图s化的代表,上規模的養殖企業,往往都不太理想,甚至于結局慘淡,反倒是很多技術成熟、經營有方的優秀個體養殖案例不斷涌現,呈現出反向的演變。一句話,企業反而做不過個體。
通過總結很多養殖企業的經歷,可以發現,大部分癥結都出在管理方面。以養蝦企業為例,特別是在廣東、海南等地區,一度非常紅火,各種現代化的設施裝備應有盡有,整個流程也經過仔細配置,但大部分都因為管理不善而歸于沉寂。
但養蝦不僅是一門技術活,而且對從業者的要求非常高,使用的漁需產品、平時的管理工作、應急的處理能力等等,可能有的時候一池蝦出了細微的問題,在萌芽時期稍一疏忽,就很可能變成大范圍的問題,造成巨額損失。
從從業者的角度來看,往往會存在這樣的心態,我是一個打工的,按照工作計劃完成任務領工資即可,蝦池有沒有出問題,產量高不高,無論賺錢虧本都是老板的事,與我無關除此外還會有這樣的情況,真正技術好、能力強的管理人員,并不甘心于為老板打工,我有這樣的技術能力,為什么不自己賺錢?在這樣的心態影響之下,企業的管理漏洞紛紛出現,造成巨額虧本也不足為奇了。
從目前看,這不僅是養殖企業,而且是比較上規模化的養殖場,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所以,即便是在最普通的規;B殖場,從事管理大多數是負責人的親戚朋友,只有依靠這種相對穩固的人際紐帶來確保管理措施的到位。
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講,實際生產的管理者可以看做職業經理人,老板雇傭職業經理人,目的在于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說白了就是盈利。不過作為養殖企業和養殖場,由于生產周期較長,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種種不確定性,往往難以區分職業經理人的責任,又缺乏硬性的評判標準,雙方的合作自然難以長久。
另外,在現實中,很多規;r場的經營者,是從生產一線成長起來的,雖然在生產技術、實干精神方面,他們比很多人都優秀,但可能缺乏管理的思維和更長遠的眼光。首先是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全部的產出除以整個企業或農場的所有人,人均效益必須比當地的平均水平要高一個層次,否則沒有意義。還有就是生產和銷售的協調問題,你的產品能不能形成差異化的優勢?成本能不能比平均水平更低,養殖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大量的水面,還有比較優質的養殖設備,只有通過這些資源或工具,達到上述要求,這些資源才不會成為累贅,從而拖垮整個企業。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養殖企業需要向以下幾個方向要效益。
首先是更合理的養殖模式和管理模式,養殖什么品種,用什么方式,怎樣對接市場,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縮短流程,不僅需要認真考察,更要隨時根據市場變化而改變。除此外,合理的管理模式更加重要,如果人事崗位的權責安排不當,很有可能出現“看似人人參與、實則無人負責”局面,關鍵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分享機制,確保人員團隊的穩定。
其次,在養殖環節還需要不斷的降低成本和風險,例如一個1000畝水面的企業,發病率降低5%,或者種苗的成活率提高5%,又或者是飼料系數降低0.1,都將造成巨大的效益變動,特別是在當前高密度、高投料量的養殖條件下,怎樣確保穩定,往往決定了整個企業的盈虧狀態。還有各種智能化、機械化的養殖設備,應用這些工具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更關鍵的是,利于打造一個高效運轉的生產體系,整體的生產力將得到提高。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