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殖水平的逐漸提高及資本逐步累積,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與效益,一些養殖戶將原來的天然湖泊、水庫灘涂(面積在幾百畝、幾千畝到幾萬畝不等)稍許改造后,從原來的粗養逐步改進到精養模式,畝產從原來三五百斤提高到一兩千斤不等,憑借大水面的規模效益,普遍經營良好,部分養殖戶蛻變為養殖大亨,當然也有少部分養殖戶因養殖管理等各方面原因而業績不佳。經過我們大量調查分析發現,影響這部分養殖戶效益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溶氧!可是面對這種成千上萬畝的大水面我們應該如何增氧呢?其實大水面增氧你只要抓住以下三個關鍵點就OK了。
一、投餌區增氧
小伙伴們都知道,70-80%的魚它們大多數時間都在投餌區附近,魚排泄的糞便也集中在這個位置,這個區域溶氧的重要性不再贅述,如何做呢?分三步:
1、與其花錢增氧,不如選擇一個溶氧較高的區域投餌。大水面一般地形復雜,各區域水質差異明顯,原則上盡量靠近中心、水面開闊,水底平坦,水深適宜,水流動交換正常處,正常面積不低于養殖面積10%。在選擇投餌區前最好做一個完整的水質調研,根據實際調研結果選擇,萬不可根據經驗盲目選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投餌區設置在水太深和底部不平整的地方,因為這種地方底部水流受阻,殘餌糞便容易在底部堆積惡化。下圖是一個萬畝大水面投餌區,共50臺大型風送式投餌機。
2、好的投餌區的好是短暫的,不是永久的。雖然我們選擇了理想的區域投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投喂,大量的殘餌糞便在這個區域造成的污染遠遠大于這個區域水體的自凈能力,我們會發現這個區域的溶氧會越來越低,氨氮、亞硝酸鹽等越來越高,也就是說水質始終會越來越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得定期移動投餌區,正常情況下在原投喂區域平移200米左右即可,移動后剛開始有部分魚不會到新的區域采食,不用擔心,堅持幾天就好了。膨化料我們也可以采取移動投餌的方式投喂飼料,下圖是膨化料移動投餌作業:
3、投料區的增氧設備。投料區的增氧設備我們一般建議安裝微孔增氧機和水車式增氧機,投料前后開啟增氧設備,讓養殖魚類大部分時間處在溶氧充足的區域,有利于餌料的吸收利用,降低餌料系數。下圖是一個一千多畝水面,投餌區域安裝了微孔增氧,白色管道就是微孔主風管:
二、肥水養藻
眾所周知,水中溶氧的主要來源90%以上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因此,水中浮游植物的狀況決定了水體溶氧的大小,對于現階段的大水面精養,我們的實際魚類存塘量基本在2000斤/畝以下 ,肥水工作對大水面整體溶氧水平的影響至關重要,那么怎么做到肥水養藻呢?
首先,需要注意原則上不施有機肥。我們很多大水面養殖戶是從肥水養殖花白鰱轉變過來的,一說起肥水,首先就想到了雞糞、豬糞、鴨糞等有機肥,這里我要告訴小伙伴們,原則上我們不用這些東西,為什么?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無用,因為我們現在都是用飼料精養,每年投那么多飼料,產生那么多殘餌糞便和有機物,根本就不缺肥。第二個原因是有害,大量的有機物累積,消耗大量的氧氣去氧化分解,容易形成氧債,并且產生大量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同時這些糞肥帶入大量高耐藥菌株,影響養殖中的疫病防疫,既然無用還有害,我們干嘛還去用呢? 我們水體有大量的殘餌糞便,只是這些東西基本都在底部沉積,而需求它的藻類在水體中上層,所以,很多時水肥不起來。我們只要想辦法讓底部的東西到上面來就行了,在底部,它們是可恨的污染源,到了水中上層,它們就是寶貴的肥料,具體做法:
(1)控制水深在3米左右,這樣的水深可利用風浪帶動水體上下層交換。無需任何能耗及工作,自然風就可以幫我們完成大部分這方面工作。有很多小伙伴以為大水面養殖,水越深越好,其實不然,過深的水風浪很難帶動底部水流動,流水不腐,靜止的水就會出問題,長期靜止的池底更是一個定時炸彈,有害物質越來越多,氧債也越積越高,如果哪天突然釋放出來,后果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下面這兩張圖是一個4000畝水面,7米水深的水底實測圖,溶氧只有0.1mg/l,亞硝酸鹽超出檢測范圍。這樣的水,魚怎么能健康生長呢?
4000畝水面底層溶氧
4000畝水面底層亞硝酸鹽超出檢測范圍
(2)最好在投餌區安裝微孔增氧機來攪動這個區域水體,讓部分殘餌糞便融入水中達到投餌區增氧及肥水作用。也可直接布置涌浪機攪水。下圖為7000畝大水面安裝的涌浪機:
池州7000畝水面安裝的涌浪機
(3)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加速水體生物及物質循環。在大水面養殖中推薦養殖戶自己擴培光合細菌,成本低,效果好。
其次還應該注意,適當配備葉輪式增氧機應急防止缺氧浮頭,也可用于晴天中午攪水,配置數量按最大存塘量1-2萬斤/kw。
各位小伙伴,以上幾點,是不是很簡單啊~您做到了嗎?我們期待著您的養殖增產增效!
來源:通心粉社區 http://www.tongwei.cn/
作者:池州通威 張孝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