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近期蝦苗病原檢測結果的分析
江蘇省內南美白對蝦產業規模較大,其中用于養殖的蝦苗多數來源于如東縣境內的苗種淡化企業。在對如東縣境內的南美白對蝦苗種進行病原檢測過程中,有關抽樣和檢測結果的分析值得大家討論,我覺得其中一些科學技術問題有必要拿出來和廣大苗種老板和養殖戶溝通和交流一下。因為你想要養好蝦,這里的科學問題需要弄清楚。
如東縣南美白對蝦的檢測模式是由南美白對蝦協會到苗場抽樣,送樣到省海洋水產研究所中心實驗室檢測,一個苗池隨機抽取一小瓶樣品。但是在檢測過程中,出現了幾次這樣的情況,即同一個批蝦苗兩次抽樣檢測的結果不一致,甚至于同一個池兩個樣品檢測出的結果不一致。這時有的朋友就懷疑是不是檢測過程出了問題,檢測的結果不準確。這里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檢測的結果沒有問題,因為實驗室嚴格做到了檢測準確,我們通過大量措施來保證檢測質量,不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并對陽性樣品進行形態學確認,我們機構通過了相關認證,檢測行為是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下開展的,檢測的結果是準確的。那怎么又會在同一個池中出現兩種不同的檢測結果的呢?
這要從同池的樣品來說了。實驗室檢測的結果只是針用于檢測樣品的結果,其結果只對樣品本身負責,并不對整池苗負責,只要兩次檢測的樣品個體不同,就會存在檢測結果不同的可能。一般地,種蝦場在進行蝦卵收集布池時,同一個池中的蝦苗并不只是來自于同一只種蝦,有的甚至于來源于100多只親蝦。以蝦肝腸胞蟲為例,同一池親蝦攜帶肝腸胞蟲的比例決定了該池蝦苗攜帶肝腸胞蟲比例,如果100只親蝦中只有10只攜帶肝腸胞蟲,那么蝦苗中也就是約十分之一攜帶肝腸胞蟲,或者因為個體的免疫力存在差異,蝦苗帶蟲的情況并不相同。抽樣是隨機的,如果抽到的樣品不帶肝腸胞蟲,則該樣品檢測的結果就是陰性,這時以單個樣品的陰性來理解該池的結果時,就不能完全代表該整池全部蝦苗攜帶病原的情況了;如果隨機抽樣的多個樣品測下來都是陰性,則以陰性代表該池結果的可信度相對就高。因此,要獲得可信度高的具體苗池病原攜帶情況,實際上需要提高所檢測樣品的數量。
由于同一池中可能存在不同比例的帶蟲和不帶蟲的蝦苗,在同池兩次采集樣品檢測的結果存在差異就不難理解。只有將池中每一只苗進行檢測后得出結果,該結果代表全池蝦苗的可信度才達到100%,但顯然不可能做到這一點,而且遠遠不可能采集大量樣品,只能以極少數樣品來代表,樣品檢測結果用來代表全池蝦苗情況的可信度不可能100%,只能說盡量高。按照我國水產行業標準《水產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如果樣品感染率估計2%,苗量大于10萬只時抽樣檢測數要達到150只,這樣檢測出的數據代表全體的可信度才較高,大于95%的可置信。實際工作中同一池蝦苗不可能檢測這么多數量,目前為了減少苗場的費用,同一池蝦苗只抽樣檢測了一批,檢測的蝦苗數量只有百只,而且這些蝦苗不可能每只都檢測,該結果不可能100%代表全池的蝦苗帶病原情況。目前實驗室是進行百只苗的混樣檢測,如果感染率大于5%,基本上可以做好大于95%的可置信度,較大程度上提高了結果代表整體的可信度,但也永遠無法做到100%。如果希望可信度再提高,同一池蝦苗需要增大檢測樣品的批量,樣品批量越多,檢出的結果代表全池情況的可信度就越高。如果苗場或者養殖戶想獲得較高代表全池可信度的檢測結果,可以自己考慮多樣品檢測。當然,在只檢了一個樣品的情況下出現了陽性,那就代表該池一定存在陽性。
如東對蝦協會秘書長石明山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是不是一次抽樣檢測結果為陰性,并不一定代表這個池中就沒有病原,即仍然存在肝腸胞蟲,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按照現在的抽樣和檢測模式,樣品沒有檢測到病原,則同池蝦苗存在病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可能性不是零。但不管取了幾個樣品,一旦測出了一個陽性,那該池中一定是存在該種病原。
相信經過以上解釋,應該可以理解為什么會出現同池兩個樣品可能有兩種結果的情況,知道如何科學地讀懂檢測報告和協會公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