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性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中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綠色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如果說這個重要文件里太高深的意義,相信很多從業人員也不太關心太多,但是這個文件里提到的“綠色水產”關鍵詞,跟很多人尤其是養殖戶朋友是有切身關系的。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養殖戶是養殖水產品的生產者,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環節,養殖戶能不能養出來綠色安全生態的水產品,是水產品流通環節里最重要的一環,從養殖戶到流通商,再通過大大小小的市場分銷,最終到達了老百姓的餐桌。這些年,綠色水產的概念一直在提,也有一些人開始往這個方向努力,但總體上而言,市場上的大多數養殖水產品,還是傳統的養殖方法養出來的,很多養殖戶仍然以高產高利潤為最高目的,至于說是不是綠色的水產品,有的養殖戶不關心,也有的養殖戶想讓自己的水產品更綠色,但卻不知道怎么去實現。
這就回到了今天想聊的這個話題,2018年以來,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很多品種的魚價都很不給力,大多數的常規魚和部分的特種魚行情,可以說是非常慘淡,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是老百姓手頭真的緊嗎?還是說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魚蝦蟹水產品,讓老百姓購買欲望不強?
老百姓手頭到底緊不緊?和十幾年前甚至幾年前相比,大多數老百姓是越來越富了,衣食住行已經不再是問題了,很多人都講究要穿的好,吃的好,住的舒服等等等等,而且很多老百姓愿意把更多的錢花在衣食住行以外的方面了,比如說旅游文化等精神文化方面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各個地方的電影院越來越多了,看電影越來越方便,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多了。按照現在流行的話說,應該是消費升級了,不再是簡單的滿足于吃飽穿好了。有的人說這兩年房價貴了,越來越多的人把錢花在了購房上,有的人還成了房奴;還有人說,物價也一年比一年高,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還有很多人在小孩教育上花費的成本越來越嚇人,等等等等。如果說這些理由都成立的話,那這些都是剛需成本了,不花不行的,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力要住最好的房子,讓小孩讓最好的學校。事實上,在剛需面前,根本不存在什么手頭緊不緊的問題,要不然怎么說丈母娘才是拉動房價的最強動力呢?
2018年魚價差不多跌到谷底了,很多人分析了原因,有的人認為供應量太大了,終端市場流通量卻不行;也有人是一些品種2018年死魚量不少,價格仍然漲不上去,魚價不好根本就不是供大于求的原因。歸根到底,市場的表現就是像四大家魚這樣的最便宜品種,市場銷量都賣不上去,老百姓真的到了連四大家魚都吃不起的地步嗎?這個肯定的否定的,反季節的蔬菜賣的比四大家魚要貴,依然不愁賣啊,還有非洲豬瘟鬧得兇,豬肉不賣了,淡水魚也沒有落到什么大的實惠,反而是雞肉鴨肉這些禽類產品賣的非常好。這個現象又怎么解釋?難道說是飲食習慣的問題,有的地方老百姓可以十天二十天不吃魚,但卻沒辦法十幾天不吃肉不吃蔬菜?
也有的人認為,目前市面上很多流通的魚很多都是飼料養出來的,肉質口感比野生魚要差很多,所以野生魚再貴也會被人搶光了,而養殖魚明顯便宜卻不一定的老百姓購買的首選。但這又解釋不通了,因為自然水域環境是總體變差的,很多野生魚甚至出現了重金屬超標的問題,環境變差導致野生魚的質量安全實際上是根本沒有保證的。但是很可惜,可能在很多老百姓的潛意識、固有觀念里,野生魚就是好。這又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老百姓對于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還很落后,這需要不斷的繼續正能量宣傳,F在的社會,很多人對于沒有來源的謠言談的津津樂道,對于正能量的宣傳卻認為只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這次新聞發布會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數據,目前我國每日人均水產品攝入量僅為30克左右,不到1兩重,這個數字僅為全球人均水平的56%,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動物性的食物應優先選擇魚類,每日攝入水產品推薦量應該達到40克以上。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也呼吁大家多吃水產品,多關注、多支持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事業。
多從營養科學的角度呼吁大家多吃魚,這個是正能量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宣傳。另一個問題來了,多吃魚肯定要多吃健康的魚,那健康的魚怎么來呢?這就涉及到養殖流通運輸加工等環節的工作了。從業人員要有極強的自律性,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比如說像禁藥這些就堅決不能用了,害人又害己;另外也不要濫用抗生素,等等等等。有的養殖戶自己養的東西自己放心大膽地吃,有的人為什么不吃自己養的魚蝦蟹呢,是吃膩了,還是其他什么不可說的原因?中國水產養殖網了解到,流通運輸環節同樣也有不規矩的人,在水里加這個加那個的,一切以好看好賣為目的,別的就啥都不管。自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監督,對于水產品養殖流通環節中的行為,需要有相關部門能監管起來,一旦發現違規,需要及時糾正,情節嚴重的需要重罰,因為有些人是根本不自律的,只有重罰才能讓他怕,罰到他不敢干壞事為止。
打鐵還需自身硬,呼吁老百姓多吃魚絕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更多的要落實在行動上,只有讓老百姓明白自己要吃的魚蝦蟹都是健康安全的,老百姓才會放心大膽地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刺激水產品的消費。水產品的價格有高有低,但現在的總體價格,對于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應該都不是問題,我始終相信沒有老百姓吃不起的魚,關鍵的問題是,你要讓老百姓舍得掏錢去吃他認為值得吃的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