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貿易、經濟、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水產行業也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商業模式、業務模式、消費習慣都在發生改變……7月27日至31日,2020水產品云展交易會 活動啟動。活動期間,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分享了其對水產品貿易形勢與消費變化的見解。他強調,當下,對于所有水產業者來說,我們改變不了現狀,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現狀。現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新冠肺炎疫情對水產業所有產業鏈都造成了影響,但影響程度不一。養殖業和捕撈業等第一產業受影響較輕,主要表現為產品積壓、正常生產節奏被打亂;加工業(第二產業)受影響程度遠大于第一產業,主要表現為復工復產都晚于往年,內銷外貿通道均受阻,終端消費不振造成加工產業景氣度明顯下降;受影響程度最為嚴重的是第三產業,由于疫情造成海產品戶外消費和大型聚餐出現極其慘淡的局面,無論是商業流通還是零售,水產品都表現低迷,從而令第三產業與其他環節相比更為艱難。
疫情對水產品貿易造成的沖擊主要表現為:
一是國際市場需求表現低迷。疫情給中國、歐盟、美國、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帶來嚴重沖擊,而這些經濟體也是全球水產品購買力最強的市場。由于境外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美國疫情控制不樂觀,日歐等主要市場受旅游尚未全面開放的影響,水產品國際市場需求整體表現低迷。
二是正常國際貿易活動受限。受疫情影響,許多國家采取人流、物流、貿易限制措施,多國進入“封國、封城”緊急狀態,全球三大水產展相繼取消,海運、空運等國際物流大幅減少,都給水產品貿易帶來巨大沖擊。
三是內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水產品出口被疫情拖累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國際市場受阻,而國內市場短時又難以消化過剩水產品,內銷市場的競爭必定更趨激烈。這不僅是中國面臨的情況,美國、加拿大等主要出口國家都面臨相同的情況。美國、加拿大等國都進行了一些政策調整,以促進內銷來保漁業生產。
四是不確定性打擊消費信心。盡管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以及全球專家都已明確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水產品能夠傳播新冠病毒,食用水產品是安全的。但不確定事件頻發——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切割三文魚的案板,再到厄瓜多爾南美白對蝦,再到大連出現疫情——對水產品消費信心仍造成了打擊。
疫情也深刻影響著水產品消費的改變:
從消費場景看,疫情給第三產業帶來的沖擊最為嚴重,很多餐飲服務企業從農歷新年開始就一直關門停業,甚至有些就此倒閉。此外,靠旅游拉動消費的沿海城市大排檔,往年暑期旅游旺季生意火爆的情景今年卻難以再現。從中不難看出,今年海鮮消費黃金檔期大量減少,對水產行業的影響可想而知。盡管今年水產品消費受到了嚴重沖擊,但從業者不應過度悲觀。水產品是全球公認的優質蛋白的首選來源。目前困境是暫時的,消費者最終還會回歸。從品類看,大宗水產品供應仍會占據主流。蝦類、羅非魚、金槍魚、三文魚、巴沙魚等冷凍產品在零售環節仍將保持高位運行。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大宗水產品在保供應、保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業內人士應思考,水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如何開展協作以適應后疫情時代消費者變化的新需求。疫情期間,相對于多寶魚、石斑魚等鮮活水產品,冷凍加工水產品銷量下降并不明顯。未來,水產品如何協調對接線上電商值得業者思考——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加快產品形式的改變,通過加工、調理水產品對接電商銷售再到家庭烹飪,從而完成水產品直達終端消費者的目標。
疫情帶來了許多新變化,農批市場轉變為電商下單,線下展會轉變為“云端”展示,外出用餐轉變為居家做飯……有些變化可能是可逆的,而有些變化可能是不可逆的。目前看,越來越多的人網上購物、居家消費,將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變化。還有些變化可能是部分可逆,目前水產品的一個新趨勢就是加工包裝的冷凍產品,方便電商、超市渠道銷售。而對于鮮活水產品來說,未來的趨勢也可能是加工產品。當然,有些消費者就是偏愛鮮活水產品,疫情結束后會繼續購買鮮活產品,這就是部分可逆的。不過,此次疫情表明,零售業線上銷售或成為食品供應的主要渠道。對于水產企業來說,業務如何轉型,怎樣銜接好外賣、倉儲、物流、配送各環節,就是在新形勢下提出的一些新考量。當下,對于所有水產業者來說,我們改變不了現狀,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現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