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江華僑譚德明
毅然放棄國外一切,回家鄉發展
將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引入中國
實現加州鱸全年無間斷繁殖、孵化和育苗
推動九江養殖技術現代化發展
回鄉二次創業,將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引入九江
九江鎮沙頭文體公園對面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兩旁都是舊式居民樓。這里的盡頭,是譚德明的養殖場。
“養魚?這里?”記者剛開始在小巷尋找譚德明的“養殖工廠”時,充滿了疑惑。盡頭那扇鐵閘大門打開后,譚德明出現在記者面前。沒有企業家的西裝革履,滿身休閑便服的譚德明更像坊間再普通不過的漁民。
談起為什么會放棄國外一切,回家鄉發展,譚德明說,是源于自己對家鄉的那一份情,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九江,淡水養殖歷史悠久,是中國淡水魚苗之鄉,得天獨厚的養殖條件也吸引著我回家鄉發展養殖事業,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2015年,譚德明從澳洲回國,在九江鎮沙頭成立了廣東澳品智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事業。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是在工廠進行養殖,對所有養殖元素進行控制,是一個環保、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模式,比一般傳統魚塘養殖有很大的優勢,是以后水產養殖的一個新發展方向!弊T德明說,通過了解,他發現一些淡水魚在澳洲工廠化養殖已經很有經驗,“我覺得這樣的技術在家鄉完全可行,我要將技術帶回九江進行發展!
后來,譚德明發現澳大利亞一種肉質結實、細嫩的“墨瑞鱈魚”,更重要的是國內養殖得并不多,他決定把這種魚引入九江,并在2016年開始進行本土化養殖。
由于國內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可循經驗少,剛開始困難重重。但譚德明始終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只要探索出適合國內工廠化養殖的生產線,才能提高產量,實現九江養殖技術的轉變和現代化發展。最終,“墨瑞鱈魚”養殖產量從原來的1m³養殖50公斤,提升為1m³養殖150公斤,公司成為九江十大名魚供應單位。
打破傳統,提出魚苗培育新理念
譚德明的公司發展逐漸穩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日益成熟。2018年,他便開始小規模嘗試將高密度循環水養殖模式運用到本地魚種的養殖,“我希望將工廠化養殖模式能夠運用到不同魚類養殖,使養殖效率達到最高。”
據了解,加州鱸是九江特色水產養主打殖品種之一,種苗孵化培育量占全國六成,每年向全國銷售加州鱸數量超50萬噸。然而,在自然條件的限制下,加州鱸魚苗只在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對外供應,因而無法滿足農民在不同季節進行養殖的需求。
在“墨瑞鱈魚”養殖經驗啟發下,譚德明覺得應該跳出傳統思維,通過改變養殖條件,實現全年不間斷培育加州鱸魚苗的新理念!庇谑牵T德明利用已經完善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通過調節水溫、光線和投料等條件,實現加州鱸全年無間斷繁殖、孵化和育苗,希望能做到全年不間斷對外供應加州鱸魚苗,從而進一步打響九江魚花品牌。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九江水產行業不斷壯大,很多漁民通過養殖過上了小康生活!白T德明說,見證了九江的轉變,伴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九江養殖產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大,讓他更加堅定將產業做大做強的決心。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