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漁帆點點,近看蝦池縱橫,不遠處是一塊塊映著藍天和白云的曬鹽田。山東省無棣縣海岸線長102公里,擁有沿海灘涂面積530萬公畝,其中宜鹽面積達517.5萬公畝,這樣廣闊的宜鹽灘涂在全國少見。一望無際的灘涂、取之不盡的海水,對無棣縣發展鹽業生產十分有利。這幾年,縣委、縣政府調整發展思路,引入循環經濟手段,在鹽業生產上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讓海水“一水多用,梯次開發”
為充分發揮海岸線的資源優勢,無棣縣把海洋化工開發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發展海洋化工、氯堿化工和精細化工業,力爭讓無棣成為全國海鹽(鹽化工)的一面旗幟。同時,無棣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點來抓,立足提高鹽業綜合經濟效益,走海水“一水多用,梯次開發”的路子。鹽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為發展鹽化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來源。每年苦鹵資源達到300萬方,并且隨著鹽田的發育成熟和原鹽產量逐年增加,鹽化工前景日益廣闊,鹽業生產的循環鏈條清晰、完整:海水→初級鹵區養對蝦→濃縮鹵區養殖豐年蟲→提取溴素→結晶池制鹽→離子膜工藝生產純堿→鹽石膏生產硫酸→硫酸生產磷銨→水泥。
魯北集團,不僅是縣里產業支柱,而且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標桿,因而是無棣的驕傲。讓我們走進魯北企業集團,看看他們是怎樣讓海水“一水多用”的。
在35公里長的潮間帶上,魯北集團建成了百萬噸的鹽場。他們用新鮮海水養了5萬畝魚蝦蟹貝,養殖后的中級鹵水提溴,飽和鹵水制鹽,剩余的“廢水”苦鹵中提取鉀鎂,而最后鹽場產生的廢渣鹽石膏又可以作為制硫酸聯產水泥的原料。這樣,魯北人用循環經濟法則串起了海水“一水多用”的綠色產業鏈,產生出巨大的綜合效能,為綜合利用海水資源開辟了新路。
生產水泥環節,熱電廠以劣質煤和煤矸石為原料,采用海水冷卻,產生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經預熱蒸發后的海水排到鹽場制鹽,同時與氯堿廠鏈接。氯堿廠利用百萬噸鹽場豐富的鹵水資源,不經過傳統的制鹽、化鹽工藝,直接通過管道把鹵水輸入到氯堿裝置,既減少了生產環節,又節省了原鹽運輸費用,建設成本、運行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大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我國離子膜燒堿行業“鹽、堿、熱、電”聯產的特色工程。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取得雙贏
這條綠色產業鏈不僅豐富了產品的品種,還降低了制鹽和化工生產的能源材料消耗和成本。生產10噸原鹽的鹵水,同時可綜合利用生產400噸溴素、300噸鹵蟲和相當數量的海產品。1噸海水上岸后,經過綜合利用,最后變成了價值400多元的復合肥、水泥和純堿。不僅“一條龍”生產,而且是良性循環。系列產品的生產除了需要消耗一些燃料能源外,原料成本幾乎為零。
除了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魯北集團還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真正做到環保與資源開發并舉。他們在原鹽生產中,每年都有上萬噸苦鹵排出,這種有毒的化學品,如直接排入大海,會嚴重污染水質,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如大量堆積,既占用了土地,又污染了環境。而魯北集團開辟的這條“一水多用”,鹽田、化工綜合利用的新途徑,實現了多級循環利用海水資源又不污染海洋,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保護了環境。魯北集團因此被評為“環境友好企業”,“魯北模式”也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的樣板。
魯北企業集團創造的“資源─廢物─再生資源─再生產品”新模式,被稱為“中國魯北生態工業模式”。采用這種模式,魯北企業集團去年實現產值和銷售收入雙雙超過百億元。在這種模式的帶動下,“海洋經濟”正在成為無棣新的經濟增長點。
融入大潮恰其時。在沿海防潮大壩“巨龍”護佑下,以循環經濟模式打造的鹽業開發帶,將成為無棣的綠帶、富帶、環渤海經濟隆起帶。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