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這里的蝦,有‘空調房’,有‘廁所’,還有‘空氣凈化器’。”3月14日,在位于江津現代農業園的白沙鎮芳陰村,重慶陽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榮建信心十足地向來客介紹自己的養蝦絕活。
作為一名有13年水產經驗的老養殖戶,楊榮建去年受江津現代農業園的邀請,在當地投資了600多萬元,建設了12個蝦池,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
南美白對蝦雖然屬于“海鮮”,但在養殖技術發達的今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楊榮建的信心又源自何處?
其實,秘訣就在于他為蝦苗建設的“住宅”——該公司采取的是內地比較少見的“高位池養殖法”,與傳統土塘養殖不同,這種方法要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挖掘點,在挖掘出塘坑后,先將專用蝦池放入池底,蝦池底部安裝中央集污排污系統,同時安裝送氧器,并向水體中投放生物細菌,讓細菌形成適合對蝦生長的水體環境,也就是所謂的絮團養殖技術。
“普通水產養殖,水產物本身的排泄量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水體污染,這也是限制產量的瓶頸。”楊榮建介紹,之所以選擇高位建池,就是為了確保集中排污的徹底,在保持了水體潔凈的基礎上,通過水池增氧和絮團養殖,又有效防止了藻類的生長,在同樣的水體中大大增加了蝦米的投放量和出產量,“就如同毛坯房和精裝房,生活質量不可相提并論。”
據了解,這套技術不僅在位于內陸的重慶比較少見,即使在養蝦較多的沿海地區也具有較高科技含量。與之對應的是,南美白對蝦普通的水塘養殖畝產量通常在700至800斤,而“高位池養殖”畝產量可達3000斤至4000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