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海洋與漁業局 消息: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今年又有10個養殖池塘列入標準化改造項目,面積6000余畝。最近,白沙渡淡水養殖塘、東陳鄉旦門塘、泗州頭鎮墩岙塘、賢庠鎮小東塘等第一批項目相繼開工,拉開了新一輪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建設序幕。據了解,截至2007年底,象山縣已完成計劃內池塘標準化改造項目17項,面積9680畝,加上養殖戶自發改造,兩年來總面積達1.5萬畝。改造后的池塘,養殖效益大幅提高,普遍在3成以上。
象山縣是水產養殖大縣,近幾年隨著產業化的推進,養殖規模迅速擴大,至2007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為24.5萬畝,產量11萬噸,產值14億元。其中海淡水池塘養殖面積達到10萬畝,產量4.2萬噸,產值8億元,成為象山新的經濟增長點。但隨著池塘養殖產業的發展,池塘基礎條件差嚴重制約該縣水產品養殖健康發展,主要瓶頸體現在:養殖池塘使用年份長,普遍存在淤泥厚、水位淺、配套設施落后等情況,缺氧、泛塘、病害、凍寒等現象經常發生,嚴重影響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
為加快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提高水產養殖業精養程度,象山縣按照農業部漁業局《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實施方案》,并根據寧波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意見》文件精神,以市、縣財政補貼與養殖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分批實施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建設。其中2006年實施改造單位10家,面積4610畝;2007年實施改造單位7家,面積4700畝。
另外,兩年中列入寧波市產業化基地建設的項目2項,加上沒有立項并經自發改造的有5000余畝,全縣已完成標準化改造池塘1.5萬畝,總投資4000余萬元。
據介紹,經標準化改造的池塘,由于養殖水體增加,并增加了增氧機等設備,在抗臺風、抗病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據效益對比測算,普遍提高30%以上,淡水池塘高的達50%多。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