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產局消息:湖北省老河口市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突出生態品牌,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積極轉變水產養殖增長方式,大力培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漁業,生態漁業建設得到長足發展。現已形成了魚苗、魚種、成魚生產系列化,養殖、捕撈、加工、管理專業化,養殖生產、科技推廣、技術服務網絡化的水產養殖新格局。2007年全市水產品總量達3.77萬噸,總產值3.63億元,水產業為全市農民人平增收貢獻40元,占全市農民人平純收入增收的10%。他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優惠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水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創建全省生態漁業示范市實施方案》的通知,把名特優生態養殖作為發展水產業的突破口,出臺一系列扶持名優水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對農發項目、移民開發、土地平整等涉農資金捆綁使用,重點傾斜水產開發;農發行、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支漁貸款資金,鼓勵和支持水產開發;今年市財政預算專項經費80萬元用于發展水產“以獎代補”,獎勵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水產養殖大戶和水產品營銷大戶;重獎水產大鎮、水產大村和千畝以上的標準化水產養殖基地;對漁業開發和改造魚池達標的進行補助。為穩定水產專業技術隊伍,增加水產技術推廣經費,成立“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和“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將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工作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每年保證10萬元以上;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所有人員經費列入市財政統籌解決,每年不低于10萬元。
二是打造生態漁業,禁止化肥養殖。為打造綠色生態水產,打響漁業“生態牌”,老河口市出臺《關于禁止在水庫中使用化肥養殖的通知》,全面抓好禁止化肥養魚專項治理,把禁止化肥養殖從水庫延伸到池塘,達到全市所有養魚水面不用化肥。同時,大力推廣漁業生態養殖,倡導健康養殖,生態漁業漸成老河口市的金字招牌。該市還結合科技入戶工程,大力加強生態漁業建設,普及標準化生產。積極參加全省水產品安全生產、標準化生產,無公害水產養殖等培訓;舉辦培訓班,重點培訓普及生態漁業及標準化生產技術;大力推廣“六大生態漁業模式”;加強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全市已有2100畝水面和銀魚等產品獲得認證;嚴把違禁漁藥等關口,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老河口市未發生過一起水產品安全事件。
三是狠抓基地建設,助推特色產業。全市通過狠抓基地建設,特色水產品養殖面積得到明顯擴大,基地示范效應全面顯現。全市建成水產出口板塊基地網箱養殖核心示范區5100畝,初步形成銀魚、對蝦、河蟹、小龍蝦、網箱養鱔五大特色基地。板塊基地的建設帶動全市水產業發展13.9萬多畝,年產量3.77萬多噸,產值3.63億元。一季度,老河口市掀起新一輪漁業開發的新高潮,全市新開發精養魚池8000畝,“三網”養殖4萬平方米。同時,對老堰塘、老精養池,按照池深3米、排灌配套、集中連片的要求,進行清淤、護坡改造,達到保水、保肥、保魚“三保”標準。目前,老河口市正按照“八化”格局,使建設檔次進一步提高,優勢主導產品批量進一步擴大,產品結構和質量進一步優化,產業化鏈條進一步鉚緊、延伸、加粗。
四是優勢資源招商,主導產業增強。該市出臺優惠政策、營造優良環境,開展招商引資,引來多家外地客商落戶老河口投資興業,初步形成了從苗種、養殖、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條。該市始終把銀魚開發作為全市水產工作的重點,創建銀魚特色大市。目前全市已經形成優質銀魚10萬畝規模,產量600噸,制卵3億粒,創產值1500萬元,帶動農戶450戶,戶平增收2.3萬元。“鱻銀康”牌銀魚享譽省內外。南美白對蝦、中華絨螯蟹等特色養殖規模養殖也逐年擴大,基本上形成三個對蝦養殖小區,總產225噸,總產值675萬元。同時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農戶30戶,戶平產值22.5萬元。目前老河口市外商投資水產在10萬元以上的有100多戶,年投資額在1500萬元以上。
五是行業協會帶動,產業鏈條延伸。通過鼓勵、引導、扶持、壯大漁業專業協會,不斷延伸水產品產業鏈條。該市成立了“老河口市新春水產養殖合作社”、“老河口市魚得江漁業專業合作社”和“老河口市丹水水產養殖合作社”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養魚農戶120多戶,網絡水產品運銷戶60余戶,從業人員200余人,為特種養殖、魚產品購銷提供技術、信息、運輸支持。同時,以漁業協會為載體,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健全“以錢養事”公益性服務新機制。以協會為依托,采取服務人員聯項目、項目連基地、基地聯農戶的方式指導農戶生產,培植一大批重點養殖大戶,充分發揮養殖大戶的輻射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水產技術指導員20多名,科技示范戶300多個,帶動養殖大戶近2000個,輻射面積達到13.91萬畝。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