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孝感晚報訊:9日上午,在孝感城郊理絲橋從事養殖業的宋小毛約見記者,向市民推薦他立體生態養殖的經驗。
宋小毛是一名殘疾人,以前一直靠開“麻木”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城區禁麻后,他在孝南區就業局引導下,在同升社區租賃水面73畝,形成了養豬、養魚立體生態養殖,當年就出欄生豬100多頭,水禽2000多羽,產魚1.5萬公斤,獲純利潤6萬元。
市水產局科技生產科科長鐘犇稱,立體生態養殖就是把池塘養魚與岸上種農作物和畜、禽飼養養殖模式都結合起來。 漁、農綜合經營,主要有魚與陸生飼草(或菜)、魚與水生植物、魚與蔗、魚與果、魚與花綜合經營等類型。這樣能使堤面和魚池中的物質周而復始地循環,構成水、陸相互作用的復合人工生態系統;漁、牧綜合經營 ,主要有魚、畜,魚、禽,魚、畜、禽綜合經營等類型;漁、牧、農綜合經營,則是將漁、農和漁、牧的形式結合起來,以進一步加強水、陸相互作用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孝南區創業指導中心主任陳建超表示,在池塘采用立體化生態養殖,是一種家禽飼養與漁業綜合經營的養殖模式。目前,這種模式在我國很多地區發展很快,并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且投資大約只要5萬元,比較適合下崗失業人員。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