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日,隨著《湖里區東北部海域水產養殖退出工作方案》正式部署,廈門島內長期相持不下的用海矛盾之爭,再一次以傳統型漁業用海讓位于現代型用海告終,島內宣告全面退漁。
方案提出,6月30日前,湖里區廈門大橋以東至五通海域的所有網箱養殖、吊養和灘涂養殖將全部退出。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鄭茂是表示,水產養殖從海上、特別是近海退出,是歷史的必然。西海域水產養殖的退出、東渡商用港、航用港的形成就已說明,把有限的開發利用,讓位于先進的生產力——海上航運,地區發展也會向前跨一大步。此次東北部海域水產養殖退出,同樣將給廈門港帶來一次角色“蛻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在年初召開的“兩會”上,市政府已明確將“突出廈門海洋的生態、航運、旅游三大功能,逐步退出海上養殖”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而該片海域水產養殖的退出,也將為所在區域旅游碼頭、東部對臺滾裝碼頭建設開路。
鄭還透露,廈門還將按照“先島內后島外”的步驟,逐漸推進整個廈門海域水產養殖退出。
據透露,此次東北部海域水產養殖退出將至少涉及500戶家庭,漁民的出路問題,同樣令人關注。
湖里區區長李棟梁說,區政府將要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前介入,對轉產漁民的特長及技能進行摸底,并結合東部開發、利用征地補償款和水產養殖退出補助款,組織退出養殖戶從事為轄區大企業、外來員工提供服務等各種服務業;對因禁養造成養殖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將按規定及時納入低保范圍。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