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海洋經濟發展與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視,我國的海洋經濟管理體系日益健全,海洋經濟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作為海洋經濟管理的技術支撐單位,充分發揮海洋信息業務與技術優勢,在海洋經濟統計、分析研究和省級海洋經濟規劃評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國家制定海洋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為海洋經濟管理與決策提供了比較可靠的科學依據與技術保障支撐服務。
一、發揮信息資源優勢,為海洋經濟管理服務
中心近幾年編制的《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全面顯示了海洋管理對海洋經濟發展的保障作用。按照《省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評估咨詢工作規則》要求,中心對沿海省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進行技術評估。目前,已經完成了河北等7省的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的技術評估,并已上報當地省級政府審批發布。
近年來,中心圍繞著海洋行政管理的主要職能,編制出版包括《中國海洋年鑒》等大量海洋統計信息資料,并承擔《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等公報的編制工作,充分發揮了海洋信息服務在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加強海洋統計制度建設,健全海洋經濟信息網絡機制
中心作為全國海洋經濟統計信息網的掛靠單位,負責全國海洋經濟統計信息網組織與協調的技術支撐工作。“十一五”期間,海洋經濟統計信息網還將不斷擴大與完善海洋區域經濟信息網絡機制,逐步建立全國沿海三層區域信息網絡機制,由目前的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擴展到全國51個沿海地級市和全國243個沿海縣級地帶。
中心配合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依據規范化、標準化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制定了《海洋統計報表制度》,并已由國家統計局正式批準執行。近年來,中心還編制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與管理辦法,包括《全國海洋統計快報制度》《海洋統計匯審制度》《海洋統計分析制度》等,逐步健全了海洋經濟信息管理制度。
三、建立業務化體系,完善海洋經濟管理技術支撐體系
中心按照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與規劃司的部署,依據《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SNA體系標準,編制了《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實施方案》。今年,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將在全國沿海地區全面推廣展開,這對全面反映我國海洋經濟的總體運行情況,客觀體現我國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水平,滿足與適應海洋經濟發展宏觀管理與決策的需要,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時,海洋經濟信息管理的標準化建設也日益健全,中心編制的《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國家標準,已獲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批準立項,目前已完成標準草案編制與征求意見,已進入標準送審階段。中心編制的《沿海行政區域分類與代碼》海洋行業標準,已由國家海洋局批準發布,于今年3月1日實施。
中心建立的“中國海洋經濟信息網”,為海洋經濟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個互動平臺,為實現海洋統計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匯總、發布、查詢網絡化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及時地反映了全國和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的發展動態。
四、深入開展分析研究,提升海洋經濟管理服務水平
近年來,中心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在開展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提出了“海洋創新戰略”的戰略構想,為海洋經濟管理與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中心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編制的“海洋強國指標體系”,為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中心還開展了“沿海區域經濟和產業布局研究”,為沿海地區制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決策支持和服務。目前,結合國家推進循環經濟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中心正在著手開展“海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為國家制定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法規和制度提供理論依據。
進入21世紀,黨中央、國務院對海洋經濟發展及海洋管理工作更加重視,為我們做好海洋經濟管理的技術支撐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全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海洋經濟發展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新的發展形勢對海洋經濟管理與服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將充分發揮海洋信息資源優勢,全力做好海洋經濟管理的技術支撐工作,為國家及社會各界提供更優質和高效的服務。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