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蘺與鴨立體生態養殖作為一種“飼料喂鴨,鴨糞肥江蘺,一塘雙用,下江蘺上鴨,一料雙兼,江蘺與鴨雙收”的養殖模式,近幾年在海南沿海一帶迅速發展起來,已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這幾年的養殖經驗,現將江蘺與鴨生態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
養殖池塘水面一般選用20-30畝左右為宜,水深最高可控制在80厘米左右,排灌方便。塘埂要求堅實,牢固,沒有洞穴。池底比較平坦,底質以砂或砂泥底質為好,附近有淡水可引入池中。鴨舍建在池塘的池埂上,池中用木板制作拱形浮橋4-6個,面積8-10米平方米,以利鴨在浮橋上休息。
2.確定生態養殖種類
我們選擇養殖種類為細枝江蘺繁枝變種,鴨品種為櫻桃谷、楓葉、科泰。
3.規劃苗種投放
9月底前,把池塘清理于凈,進海水50厘米。10-11月,一次投放江蘺種苗每畝1200千克以上,放苗前,把江蘺苗陰干2小時,種苗過長要切割成段。投入時盡量撒布均勻,遇到雜藻時要隨手撿除。為了防止江蘺被風浪推積成堆,可在池中插上一些小竹竿或設置圍欄,把江蘺均勻地隔開。江蘺種苗投放15天后開始養鴨,每次放養鴨苗每畝30只,每隔20天放養鴨苗一批,夏季停止養鴨,每畝年養鴨400只左右。
4.科學投飼和管理
每天6:30放鴨出欄,17:30趕鴨回舍,其間任由鴨在舍內外及水面上自由活動。每天7:00、11:30、16:00喂食3次,每只鴨日投飼料為鴨體重10%—13%的顆粒飼料。江蘺養殖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五個方面:
(1)換入新鮮海水。在養殖期間至少每5天換1次新鮮海水,有條件的2-3天換1
次,換水量為原池水的1/3-l/2。經常換水是最簡單又最有效的增產措施,一方面補充多種營養鹽,另一方面降低pH,增加水體中江蘺生長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2)注人淡水。經常注入淡水不但具有與換入新鮮海水相同作用,而且可以降低水體鹽度,使之更適于江蘺生長。
(3)根據季節變化情況,調節池水深度。養殖江蘺的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30-40厘米之間,但在冬、夏兩季則有變化,夏季保持在50—70厘米,冬季保持在20—30厘米,以便江蘺安全渡夏和冬季生長。
(4)及時清除雜藻。池塘中常常長有滸苔、絲藻、水云、剛毛藻、硬毛藻等藻類,必須及時清除。清除雜藻方法:①手工清除,少量的雜藻可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隨手撿出;②生物清除,在江蘺池塘養虱目魚可達到清除雜藻的效果;③化學藥物清除,絲藻剛發生時,使用0.02克/平方米濃度的拉達朋滅除;④滸苔多時,把池水排至20厘米,用耙翻耕,再進海水,滸苔成球狀浮在水面死亡或人工撿除;⑤注意觀察江蘺的生長情況,如果發現江蘺藻體顏色有不正常變化,就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在暴風雨后,注意池塘水體的鹽度變化,如果密度過低要引進海水加以調節。
5.收獲
鴨飼養50日齡可以出欄。江蘺從投苗養殖50天后可以收獲,平均每隔25天左右可采收1次,夏季停止收獲。收獲方法:采撈時把池水排淺,單人使用三角網,從密度較大的地方開始采收,采收時要保留一定數量的江蘺,讓其繼續繁殖生長。密度較,八的地方,可以把江蘺藻體翻過來讓其生長。收獲上來的江蘺除了鮮銷作為養鮑餌料或供食用外,作藥材或制作瓊脂原料用的都要洗凈,并進行曬干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