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目前日本市場對活蛤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雜色蛤、文蛤適應環境能力強,能經受數小時甚至幾天不干涸,不致死。體腔內部含存一定量海水,捕撈后能起調節作用,這對貯存與發運帶來一定好處,但對貝類的分選時間、包裝、運輸等因素仍會直接影響它們的質量。丹東地區目前文蛤利用蝦池養殖,因此,就以下幾個環節作以論述:
排凈蝦池中海水,扒蛤出池,裝入大尼龍網中,在另一有海水的蝦池中上下浮動洗滌,洗去蛤殼表面上的泥沙雜質后,堆放在壩上埔設的清潔大帆布上,馬上分選,按3cm—4cm—5cm—6cm以上四個規格分選;不足3cm、死蛤、裂口蛤、碎殼蛤分出單獨存放。分選后用編織袋或麻袋按21kg一袋過磅包裝,用麻線扎口裝車,一般一個蝦池可出14~16噸。
因出蛤季節為秋夏,汽車運輸應在夜間行駛,天亮入港結關裝船。也可將活雜色蛤用船運到碼頭,在用海水清洗后,在碼頭清潔水泥地面分選,分選級別與上相同。但不論用何種運輸工具運輸,都要有遮蓋、防日曬、防雨淋的措施和方法。不足3cm規格的雜色蛤、文蛤運送到廠罐頭車間,裂口蛤運送到烤制車間,碎殼運送到粉碎車間。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