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南太平洋及印度洋上的眾多島嶼上,分布著大約2.7億屬于“南島語族”的居民。這些以海洋為生,與海洋共存的人們如何在海上交通工具極不發達的舊石器時代渡過波濤洶涌的大海,散落在兩個大洋的島嶼上?他們的祖先又是如何生活的呢?自20世紀30年代起,這一課題就引起了國際考古學界的興趣,考古領域也存在許多觀點各異的假設和推論。近3年來,經過中美兩國考古學者的聯手考察,獲得了大量寶貴的證據。他們的初步分析表明,南島語族極有可能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經由臺灣海峽向大洋島嶼傳播擴散的。
假想的擴散圖
南島語系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其中包括近千種語言,使用人口在100萬以上的語言最多不超過20種,其余都是小種語言。有學者將南島語系分為印度尼西亞支系、美拉尼西亞支系、密克羅尼西亞支系及玻利尼西亞等分支。也有的學者把南島語族分為四個語群:泰雅語群、鄒語群、排灣語群及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語群。
南島語系地理范疇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上的百個島嶼,這些島嶼多數人口稀少,東至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跨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臺灣島北端,南到新西蘭南端,主要居住地區包括中國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等地,屬于南島語系的人口總共約有2.7億人。
澳大利亞考古學家彼德·貝爾伍德曾設想,南島語族是由臺灣開始,分幾個階段向東、南、西三個方向擴散傳播。在大約6000年前,南島民族通過簡單的舟楫工具來到了臺灣,并開始生產、生活。由于木器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航海技術也在這里得到一定的發展。他們生產出可以對抗海洋上風浪的船只,繼而遠航。
彼德·貝爾伍德認為,首先他們的足跡到了菲律賓北部,讓他們的文明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發展。隨后,他們踏上了現在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并且適應了采集、狩獵的生存方式。隨著航海技術不斷提高,這些南島語族的先民不斷發現新的島嶼。他們向西到達馬達加斯加島,向東擴至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在擴散過程中,他們融合甚至取代了當地的居民。
尋根尋到臺灣
現在,在南太平洋部分島嶼上,當地的土著人仍在使用石錛之類的生產工具,而臺灣澎湖地區則有個大規模的石器制造場。民族學方面的考察也證實,南太平洋諸島上的居民都聲稱自己的祖先來自“北方的一個大島嶼”。有關權威專家研究表明,這些屬于南島語族的居民起源應該“位于中國臺灣、澎湖列島和東南沿海一帶”。
南島語族六七千年前開始發展,向廣闊的海洋擴散,經過幾千年的遷徙、運動,終于做了大洋的主人。關于南島民族的發源地,不同的學者都從古老的語言、出土文物、遷徙途徑等角度證明,臺灣是南島語系最早的發源地,南島語族是在臺灣發展、茁壯、分化后,開始向外擴散出去的。
研究證明,由于氣候原因,史前臺灣海峽曾發生過3次比較大的海岸線變化。距今11萬年前,臺灣海峽的海平面比現在低130米~140米,臺灣島和大陸是連為一體的;7萬年前,臺灣和大陸已部分連接,雖然有淺海相隔,但是使用簡單的舟楫還是可以通過的;在3萬年前末次冰期的時候,臺灣和大陸仍有一定的連接,還可以方便通過。大陸和臺灣島的真正分離是從1萬年前開始的,但是即使在距今5000年~6000年前,兩岸的交流依然十分方便、密切。
原鄉是在福建
按貝爾伍德的設想,在6000年前,南島民族通過簡單的舟楫工具來到臺灣。而距今7000年前,中國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農業社會形態,先民定居在村落中,養殖牲畜,制陶、磨制石器,種植稻米。這些東亞新石器早期文化是否全部屬于南島語族,還尚難確定,但是許多東南亞島嶼區以及大洋洲考古文化中的典型器物類型卻與在中國大陸發現的文物驚人地相似。因此貝爾伍德認為,長江下游可能是遠古南島語族的原鄉。
同時,考古工作者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的許多史前遺址中也發現了大量的石錛。這引起了國際考古專家的興趣:既然南太平洋、臺灣和福建三地的史前文化具有類似的地方,南島語族的起源是不是可以由中國的臺灣進一步推到包括福建在內的中國東南沿海?
從2001年上半年開始,中美考古專家共同努力為雙方合作的課題“航海術、新石器時代臺灣海峽的交流與南島語族的起源”尋找有力的證據。來自福建省博物館及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的專家,聯合對閩東霞浦黃瓜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從出土的石器制作方法、生產工藝、母語語系等方面著手進行了考證。
之所以選擇福建,是因為福建和臺灣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顯示,兩地的文化交流有著很深的淵源,文化遺跡有許多類似之處。他們從石器工藝制作的眾多共性上作出結論:“南島語族”的祖先源于中國福建,證明了福建人在遠古尚未發明船的時代,借助風向,向外漂流,在一個又一個島嶼上生活、繁衍。一些考古專家認為,這一發現初步表明,中華民族應該也是海洋文明的創造者,同時也證明了在舊石器時代以前,海洋也是人類生存的空間。
福建的植被豐富,而石錛被國際考古學界公認是木工加工工具,可以用來加工制作舟楫之類的交通工具,為出海遠航提供了條件。因此美國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貝瑞·羅萊特也明確指出,太平洋島嶼上的原住民從人種、語言發音到使用的石器都與閩南地區相似,很可能是當時生活在沿海的福建原住民的后裔。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