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養殖圍塘的清整
1.清淤除害。
養殖產品收捕之后,應將塘內積水排凈,封閘曬池,維修堤壩、閘門,并徹底清除塘內的污泥和雜草。對于沉積物較多的養殖塘在苗種放養之前。要進行清淤除害,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清淤除害是指清除養殖塘內一切不利于養殖品種生長和生存的因素,其內容包括清淤和除害兩個方面,具體是:①滅殺害魚和其他直接危及對蝦等生命的捕食性動物。②清除爭餌、爭氧、凈水體的競爭性生物。③清除致病生物、滅殺潛伏性病原體。④清除絲狀藻類和水草。⑤消滅破壞養殖塘設施的有害生物。⑥鏟除池底有機沉積物。
(1)清淤
養殖塘中的殘餌、對蝦排泄物、動物的尸體、有機碎屑、死亡的藻類、枯死的水草以及沉積的泥沙等是形成淤泥的基礎,也是造成池塘老化和低產的原因之一。大量有機沉積物在冬季分解很慢,翌年水溫升高后便大量分解,既消耗大量溶解氧,又產生各種有毒物質,輕則影響對蝦生活和生長,并導致病菌繁生、蝦病蔓延,重則直接造成對蝦死亡。清淤措施是:
第一,養殖產品起捕后,敞開水閘,讓海水反復沖洗溝底,盡可能地帶走部分有機沉積物。
第二,排空池水、封閉水閘,曝曬塘底,使殘留的有機物氧化分解。
第三,養過1年~2年的蝦塘應將灘面翻動一下,翌年開春后再反復注、排水,浸洗數次。
第四,視塘底污染程度,必要時應組織人力或使用機械(吸泥泵)將淤泥搬出塘外。以上工作也可結合修理塘壩、清理溝渠進行。
(2)除害
敵害生物有:致病生物、競爭性生物、捕食性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生物。
①致病生物:包括病毒、細菌、一部分真菌和原生動物,此外還有一些寄生動物。蝦塘內經常出現的對蝦疾病大多與上述各類致病生物有關,被感染對蝦除顯示出獨特的癥狀外,其共同表現是活力下降、食欲減弱、生長停頓,嚴重時大量死亡。
②競爭性生物:包括與對蝦爭奪空間的絲狀藻類、水草以及競食性動物。
藻類和水草。主要有溝草、滸苔和剛毛藻等。它們在池中蔓延迅速,其危害:一是強烈地吸收水中養料,使池水消瘦并迅速變清,影響池內基礎餌料的繁殖生長;二是藻類和水草具有很強的繁殖和生長能力,在短時間內能占據大部分水體空間,既妨礙對蝦正常活動,又影響投餌和對蝦攝食;三是由于池水過清、塘內光線過強,導致對蝦處于不安生活狀態,并為鳥類捕食造成條件;四是藻類和水草枯死沉積后造成池底變黑,遏制對蝦生長或引起疾病發生。因此,凡是雜藻大量繁衍的蝦塘,對蝦是很難養好的。故有雜藻大量繁殖的池塘,放養之前均應進行清除。清除的方法可用硫酸銅、清苔凈等除藻劑清除。
競食性動物。有些草食性魚類,如梭魚、鯔魚、斑鰈等,一般認為于蝦無害,但爭奪對蝦餌料;一些小型蝦、蟹(如脊尾白蝦、天津厚蟹、大眼蟹等),除與對蝦爭餌外,還可能危及蛻殼的對蝦個體。
③捕食性動物。是指能直接捕食對蝦的種類。其中魚類有鱸魚、四指馬鲅、黃姑魚、蝦虎魚、塘鱧、彈涂魚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小型種類,如沙蠶、掠食性的橈足類有時也能襲擊蝦苗。
④其他有害生物:纖毛蟲類、夜光蟲、甲藻都是有害類群。
敵害生物的防除措施。其一,收捕后將塘水排空,干擱和曝曬一段時間,讓各類生物基本死去;其二,翌年注水時,閘門設置嚴密濾水網,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池塘;其三,苗種放養前施放藥物毒殺敵害生物,即藥物清塘。
藥物清塘時應注意:選擇速效藥物,藥性在幾天內分解消失,不留余毒;清塘應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可提高藥效;清塘前要盡量排出池水,以節約藥量(根據剩余水體和用藥濃度精確計算用藥量);順風施藥,可借助風力潑灑均勻;藥物下塘后不斷攪水,做到邊潑灑、邊攪動,使藥物與積水均勻混合;注意蝦塘死角、積水邊緣、坑洼處、蟹洞內亦應灑藥;清塘后要全面檢查藥效,如在1日后仍發現活魚,應加藥再清;各種清塘藥物均有一定毒性和腐蝕性,使用時不要和人體皮膚接觸,應注意安全,用過的器具應及時清洗。
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茶子餅:油茶子榨油后的餅塊稱為茶子餅,用溶劑提油后的殘渣稱為茶粕。它們含有10%~15%的皂角甙。皂角甙對魚類有劇毒,能在不傷害對蝦和某些餌料生物的濃度下,殺死魚類。對魚的毒性比對蝦類的毒性大50倍。因此,不僅可以在放養前毒魚,而且,在養成過程中,如果池內進入較多魚類時,仍然可以用茶粕把魚殺死,而對蝦類毫無影響。試驗表明,在一般殺魚的濃度下,對橈足類、鉤蝦、螺贏蜚、底棲硅藻毒性甚微。但對沙蠶、雙殼類、腹足類等具有中等毒性,濃度稍大時常被殺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