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建池要求
利用蟹池平田或臨近海水資源的空地開挖一些池子。池子以30~40米2為宜,深度一般在1.10~1.30米之間;池四角呈弧形(半圓角)、坡度控制在1∶1.5。池口由上向下50厘米用黑色薄膜緊貼坡鉗固。池底為泥底,用生灰(揚開)拌土加少量水筑平,也可鋪沙5厘米左右。充氣石一般每0.8~1.0米2一只,用小竹簽綁好釘于池底,氣石懸在離底5~8厘米處。由于池有小斜坡度,所以每向上30厘米酌情加小氣石一排,用小木夾夾住,便于控制日后氣量大小。大棚用毛竹支架。上蓋塑料薄膜,頂部間隔覆蓋一層遮陽網或草簾。每一池口向上40厘米兩側穿斜開一小窗。
二、交配及促產
1.3月初選擇體大健壯無病害親蟹放入鹽度為16‰的海水土池內進行交配。
2.3月中旬,待自然水溫升至12~14℃時,抓出雄蟹,將抱卵蟹取出,將交配土池徹底清污并消毒一次。然后,由池底向上全池整體鋪一層薄膜。加入與交配時同等量的海水50~60厘米,將抱卵蟹放入池內進行自然升溫促產。
3.在注入海水的同時,就原池搭一座簡易的竹架棚,頂部蓋一層黑色遮陽網,以盡量控制日夜水溫差距。
4.當自然水溫在15℃左右,池內水溫正常在17~18℃之間時,每日檢查胚胎發育情況。有條件的用顯微鏡觀察。沒有條件的當發現卵大部分透明,卵黃呈蝴蝶形狀時,用手夾一些卵拌水放入取樣瓶中,若出現眼點進入原狀幼體時,即可將促產蟹入籠消毒,進行布池排幼。
三、幼體培育
1.布池排幼 由于大棚土池河蟹人工育苗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初進行。所以,排幼的密度應控制20萬~24萬尾/米3水體為宜。
2.水質調控 布池前3~5日在各培育池內配好16‰的海水,開始充氣。一日后施肥進行藻類培殖,其營養鹽日用量KNO3 5毫克/升、KH2PO4 0.5毫克/升、同時潑豆漿1.5公斤,連續2日,以后視水色情況追肥。同時,在布池前一日施EDTA 5毫克/升,以避免重金屬離子對幼體的危害。布池時培育池水位控制在80~90厘米,以后每日添水15厘米,變態Z2(二期狀幼體)前一日添水20厘米至130厘米。由于土池吸污能力較強,所以Z4前一般不換水。待Z4中期,視水質情況可適當換水,Z4后期每日換水一次。Z5開始,每日換水2次。待大眼幼體(M)完全變態結束后,淡化用水的調配,可根據工廠化育苗過程進行,也可采取每次排出15厘米,加入淡水15~20厘米的方法,少量多次。
3.餌料投喂 布池結束后,每3~4小時輪流投喂蛋黃、藻粉、酵母各一次。若池內藻類在20萬/毫升以上時藻粉可不投。第二日開始適量投喂人工繁殖的鮮活小輪蟲。Z2中后期蛋黃、酵母逐漸減少。Z3~Z4期間主要投喂鮮活輪蟲,輔以適當鹵蟲幼體。Z5以橈足類為主餌,輔喂鹵蟲大幼體。M變態結束后,以橈足類、枝角類為主要餌料,其投喂量應少投勤喂。
4.水溫控制 正常情況下,池內水溫一般在18~19℃左右,這對幼體的變態等均無影響。但遇到天氣悶熱、光線強烈的情況,池內水溫會在3小時左右上升5~6℃。此時,不要用換水方法降溫,應立即打開所有門窗,將大棚背陽一面薄膜卷起小半面,以此逐漸下降池內水溫。待傍晚恢復原溫度時,再將薄膜放下,適當開一些小窗。若遇連續陰雨水溫下降過大,可用兩至三臺家用蜂窩式取暖器放于棚內,以提高棚溫,盡量使水溫無太大變化。變態M時,應適當關閉門窗,待變態完全結束一日后,除降雨天外,可將大棚兩側薄膜正常卷起1/3。
5.病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生產用具等均要經過嚴格消毒后再使用。布池施1~2毫克/升土霉素,Z1~Z2以食母生及氟哌酸1.5毫克/升交替使用。Z3~M期間用呋喃唑酮0.5~1毫克/升或環丙沙星1~2毫克/升(每2天預防一次)以控制有害菌的發生。若在Z2~Z5期間發現纖毛蟲或聚縮蟲,一定要適時調整孔雀石綠用藥量。因為各期幼體對其的忍耐能力均不同(Z5較強一些),2~4小時后立即換水60%。中后期餌料用土霉素或痢特靈0.4%拌入其中,減少餌料中的有害菌,增加幼體的抗病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