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聞網資訊:曾幾何時,高低位蝦池養殖,一直占三亞市水產養殖的半壁江山。但在三亞恢復生態,加大退塘還林力度等影響下,高低位蝦池養殖受到巨大沖擊。在這一情況下,三亞海洋漁業部門,積極謀求轉型,大力發展遠洋捕撈、新型水產品養殖、出口加工等,取得了明顯效果.
今年上半年,三亞市漁業實現總產量3.64萬噸,同比增長16.6%;全市漁業總產值4.84億元,同比增長23.0%。尤其是水產品出口總量更是達到了1.2萬噸,同比增長30.4%,創匯4300萬美元,同比增長36.6%,均達到了歷史新高,初步實現了漂亮轉身。
壓力下謀求轉型
2007年,三亞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5400萬元,恢復和新建海防林16448畝,其中退塘還林總面積2107畝。去年,三亞就完成恢復和新建海防林任務4081畝,其中退塘還林總面積889畝,約相當于三亞市高位養蝦池面積的1/5左右。今年,三亞計劃將全市退塘還林總面積提高到1218多畝,明年全部完成2107畝退塘還林任務。
三亞海棠灣鎮和崖城鎮是該市傳統的水產養殖重鎮,因海棠灣的開發和三亞創意工業園開發的推進,水產養殖面積大幅度減少。其中在海棠灣開發區,養殖業全部退出。在這種背景下,今年1-2月份,三亞市海洋漁業又遭遇了30多年不遇的持續低溫陰雨災害性天氣,海洋捕撈受到嚴重影響。
“面對壓力,我們早動手、早謀劃,提前準備,以產業結構調整為載體,以建立現代海洋漁業產業為目標,以求快速轉型。”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章華忠說。
三項措施助力“轉身”
三亞海洋漁業部門,通過發放燃油補貼和造船補貼,鼓勵漁民造大船、闖深海,發展遠洋捕撈業。今年初,三亞市政府于近日出臺了 《漁民造船補貼管理辦法》,規定對擁有三亞本地有效身份證和戶口本,從事捕撈生產3年以上的本地居民,從今年1月1日起建造的鋼制漁船,進行專項補貼:噸位在150噸(含150噸)以上200噸以下的鋼制漁船,每艘補貼15萬元;噸位在200噸(含200噸)以上的鋼制漁船,每艘補貼20萬元。同時,該局還積極爭取國家農業部的支持,建造2艘1800噸級漁業綜合補給船。
在高低位蝦池養殖受到巨大沖擊下,三亞水產養殖行業積極行動,通過改變養殖方式、調整產業布局,改良養殖品種,實現了由低效益的粗放型養殖向高效率的集約型健康養殖的轉變。首先,在養殖方式上,逐步實現了由高低位蝦池養殖占半壁江山,到深海網箱養殖占主導的轉變。其次,在養殖品種上,擇優選擇了鮑魚、南美白對蝦、章雄魚、石斑魚、麒麟菜等當地傳統優勢養殖品種,同時推出了華貴櫛孔扇貝和淡水巴丁魚、筍殼魚類等養殖新品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漁業產值逆境上揚
雖然今年1-2月份三亞市海洋漁業遭遇了30多年不遇的持續低溫陰雨災害性天氣。但3月份天氣回暖后,僅3—5月,就實現海洋捕撈3萬噸,較該市去年上半年總產量還高出1/5左右,實現產值2.33億元。
目前,三亞已經形成了從崖州灣到梅山一帶新的深海網箱養殖產業鏈,出現了我國南方最大的扇貝養殖基地和國家標準化鮑魚養殖示范基地與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各一處。尤其是華貴櫛孔扇貝的養殖,得到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的肯定,目前位于三亞市崖城鎮的華貴櫛孔扇貝養殖基地,已經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華貴櫛孔扇貝養殖基地之一,約占全國的華貴櫛孔扇貝養殖的一半以上。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三亞水產品加工出口依然強勁,預計全年可突破8000萬美元,達三亞農產品出口量的90%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白蘭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