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訊:9月7日,湛江東海島東南的余振國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剛賣了批蝦:十畝水面,養了65天,規格54支/斤,價格11.8元/斤,產量7000多斤。“我女婿在龍海天高位池里的蝦養了3個月,規格已有30支左右,也準備抓(蝦)了。”余振國說。
“土池和高位池,你比較喜歡哪種呢?”記者好奇的問道。“難說,我兩種都養過,都可以賺錢。”余振國撓撓頭,笑道。
土池易培藻
高位池易控水
養蝦先養水,養水看養藻。藻位于蝦塘生物金字塔的底層。剛進池的蝦苗依靠浮游動物和各種藻類為食。“土池營養元素豐富,比較容易培藻。”宇騰生物科技的陳哲淵說道,“而高位池多是鋪地膜或是水泥紅磚,直接把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與水體隔離開來,藻類獲取不到營養,難生長,需額外添加肥。”
正是因為地膜和水泥紅磚的作用,在雨天時,雨水不會把泥沙沖進塘中,不像土池雨天的塘水易渾濁,蝦易生病。也就是說,外界對高位池的影響相對于土池來說較小。再加上高位池,一般都打有沙井或進過濾水,“水源控制能力強,潑灑藥物也能精確計算,管理比較方便。”硇洲島的梁愛洲一語中的。
土池飼料系數低
高位池產量高
“土池里生物餌料多,有助于降低飼料系數。”東簡鎮做水產藥品的葉林強,驗證過通過肥水培藻,投苗后2個星期都不需怎么投料,蝦長勢也不錯的案例。
在土池整個養殖過程中,蝦除了可攝食投喂的飼料,還可攝食塘中的有機碎屑、藻類和各種浮游動物等“可口食品”。飼料系數相對純投料喂養的高位池而言,自然會低些。
“高位池追求的就是高產量。”梁愛洲指出,高位池一般投苗密度高以獲得高產量,養殖過程換水量大,增氧需求高,增氧機多,開機時間長。“到中后期,停都不敢停。”不過高投入也是高回報,陳哲淵在雷州的一口2畝左右的高位池,出了4000多斤30條/斤規格的蝦。“我的料比在0.9左右,成本與土池相差較大的就是電費了。”
土池水質穩定
高位池自凈力差
“到養殖后期,土池水色很穩,不易變,蝦也不易出事。”陳哲淵解釋此原因是土池吸附緩沖能力較強。對這點,梁愛洲也表示贊同。泥底能把營養吸附在池底,營養不會被排走,水體營養充足,藻類就不會因缺肥而衰敗死亡,引起水變壞,蝦發病。“這得益于淤泥的多孔物理結構與塘底的多種生物群落。”
在高位池底,多是薄膜或水泥底,微生物的生活空間大為減少,數量自然不多。殘餌、蝦的排泄物、各種藻類和浮游動物的尸體得不到及時分解,這樣高位池水易反復變化,對蝦而言,環境變化,無疑是種“折磨”,應激發病率高很多。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