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食品產業網資訊:從2005年開始,山東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啟動了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4年來,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海洋放流資金2.0476億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累計投入1.063億元,年均增長55%。四年山東省在黃渤海放流67.8億尾,年均增長62.3%。增殖主要品種為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海蜇、梭子蟹等。回捕增殖資源已成為山
東省沿海2萬多艘中小馬力捕撈漁船的主要生產門路之一,四年來,全省回捕增殖資源11.4萬噸,實現產值35.9億元,平均單船獲純利1.16萬元,直接投入產出比平均達1∶20以上,受惠漁民達到40多萬人。
今年秋汛以來,煙臺、威海等地漁民收獲頗豐,各類魚蝦生產量明顯好于往年。據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調查,今年增殖海蜇大獲豐收,全省已累計回捕增殖資源3.2萬噸,實現產值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和2%,平均單船獲純利萬元。萊州漁民反映,今年漁船捕獲到較多大規格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經過近幾年增殖放流,資源量已明顯恢復。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副站長王云中說,萊州灣、渤海灣南部及山南放流的三疣梭子蟹資源量今年估計在13000噸左右,資源明顯好于2007年。今年放流的中國對蝦資源量估計為1176.67噸,其中半島南部近海694.64噸,萊州灣及渤海灣南部482.03噸,中國對蝦平均體長體重皆高于2007年。
通過增殖放流,山東省近海嚴重衰退的重要經濟魚類資源明顯得到了補充,并有望最終得以恢復,像對蝦、海蜇、梭子蟹等已形成穩定的秋季漁汛。資源增殖還維護了海洋生態平衡,抑制了浮游生物的過快繁殖,減少了赤潮等海洋災害的發生頻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