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山日報資訊:好多年未見過這么好的收成,今年不大賺一筆也難。"前天下午,站在自家的塘頭邊,東升鎮蝦農冼榮培笑逐顏開。
中山蝦農樂開懷自有道理。我市冬季以來的大棚養蝦大獲豐收,目前正大量上市的南美白對蝦整體成活率達8 成以上(去年同期由于受持續凍害影響只有3 成收獲),且價格普遍高達30 多元每公斤,畝產值平均超過20000元。市漁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金融海嘯的背景下,冬蝦罕見豐收,將激發和提振中山漁業發展信心。
■ 蝦農揚眉吐氣
前天下午,冼榮培如常到養殖場檢查,見到記者,他特意撒網捕蝦,要現場見證冬蝦的豐收。只見他一網下去,隨著網的收拉,手指粗的冬蝦活蹦亂跳,水面頓時沸騰起來。“好多蝦吧?”冼榮培說,“這些蝦養了3個多月了,再過10天就可以上市了。”
他告訴記者,去年受持續凍害影響,他的越冬蝦只有不到3成收獲。“今年可碰上了好日子,冬蝦養殖成活率都較高,”冼榮培笑容滿面,“我自己的冬蝦成活率在9成以上。畝產最少也在750公斤,賺錢是板上釘釘的事。”
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梁培枝說,全市今年的越冬對蝦面積4萬畝,預測整體成活率都在8成以上,目前正大量上市,價格又高,“我們是豐收在望了”。
■“健康養殖”提升冬蝦產量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大棚養殖成功,除了天氣原因外,主要歸功于中山對蝦苗質量的把關以及“混養”等健康養殖技術的推廣。
由于種苗老化、養殖模式落后等原因, 近年來中山南美白對蝦養殖面臨病害多、產量小等問題。中山漁業部門早已意識到:推動南美白對蝦的“升級換代”重點在于種苗。早在2005年,中山就開展了《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開發》立項,引進、培育優質無病毒蝦苗就是其中的主要項目。盡管價格比常規蝦苗貴幾倍,但去年來,優質健康的蝦苗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為冬蝦成功打下了基礎。
“混養”健康養殖技術的推廣,使蝦農切實嘗到甜頭。冼榮培就是其中一個。冼榮培的冬棚蝦有110多畝,其中與草魚混養的占6成,與羅氏沼蝦混養的占4成。混養有何好處?冼榮培說,混養草魚或羅氏蝦的作用在于,它們可吃掉蝦塘里死掉和病弱的小蝦,可以保持蝦塘的潔凈,蝦就不會生病。“正是應用了混養,我的對蝦畝產量比平時增20%左右,且基本不用下藥。”冼榮培說。
據了解,這種健康養殖方式,是我市近兩年逐步推開的,目前全市約有3成的養殖戶試用,效果非常明顯。
■ 增強中山漁業發展信心
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南美白對蝦是我市水產養殖主打產品,年養殖面積超過11萬畝,在金融海嘯背景下,冬蝦養殖大獲成功,不僅提高了農民收入,也增強漁業抗擊金融危機的信心。
他表示,漁業部門今年將著力調整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加大魚塘整治力度,加強漁業科技創新,為全年水產養殖增產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礎。據了解,中山今年將投入350萬元,加快科技興漁步伐,重點在苗種繁育、病害防控、質量安全、健康養殖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扶持包括蝦苗場在內的70多家水產種苗場做好育苗、培苗,做好親魚、親蝦保溫保育,確保今春全市36萬畝養殖池塘苗種供應充足。努力搞好科技服務,把先進適用技術送到養殖戶手中,為奪取全年水產豐收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信息
抓緊備苗春放春養
筆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今年中山水產養殖面積約36萬畝,開春魚蝦種苗需求量大,為確保種苗供求,該局一方面組織全市70多家種苗場做好親魚、親蝦培育,提高孵化繁殖能力,另一方面加強與省內外優質原良種場合作,組織調劑優質魚蝦苗回中山供應養殖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