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婦女網資訊: 從帶頭買織機到發動全村搞生態養殖,10年間,黨員倪香英完成了由時代“弄潮兒”到致富帶頭人的轉變,通過發動全村人利用拋荒土地搞效益農業,使百富村的300多畝荒地成了養殖基地,遠離了工業噪音和土地拋荒。
如今的百富村建起了“生態鱉養殖區”,養殖面積擴大到了400多畝,品種也從生態鱉增加到了烏鱧、青蝦等,村里還專門出臺保護養殖戶的政策,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養殖隊伍。每到出售季節,放眼望去,池塘里一只只甲魚在悠閑地曬著太陽,池塘邊則是上海、杭州等地的水產商販會聚一堂,百富村成了名副其實的村民致富天堂。
“能干、肯吃苦”,這是百富村人對黨員倪香英的夸贊。只有30多歲的倪香英,身兼村團支部書記和婦女主任重任,十幾年來一直帶領全村團員青年、“半邊天”在致富路上一展風采。
勇做市場“弄潮兒”是倪香英最大的特點。1992年,業務突出的她被推薦擔任村婦代會主任,當她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分管工作時了解到,由于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村里不少婦女成了富余勞動力,她們渴望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時逢大麻鎮個體絲織業剛剛萌芽,倪香英想,這是個充分發揮婦女心靈手巧優勢的好機會。于是,在她的帶領下,百富村的家庭絲織業有如星星燎原之火,全村70%的婦女勞動力投入到了家庭絲織業中,年創銷售收入1億多元。
雖然帶富了“半邊天”,但織機旁的倪香英打心眼里心疼被拋荒的土地,她堅信,只要勤勞加巧干,搞農業照樣能有高效益。2000年,大麻鎮又吹響了發展效益農業的號角,眼光獨到的倪香英也再次瞄準了新目標。這一次她要帶領全村致富。
“當時市場上,見得最多的是高溫催長的‘溫室鱉’,肉質差、價格低!蹦呦阌⒏嬖V記者,為了搞好效益農業,她不僅賣掉了手頭的4臺織機,還通過走訪水產專家和甲魚販銷戶,確定了養殖生態鱉的目標。
缺本錢,她大膽地向當地信用社貸款;缺技術,她親自到余杭地區水產養殖場參觀考察學習養殖技能……功夫不負有心人,倪香英飼養的生態鱉首批成功孵化率達到了80%。
“香英,這生態鱉好養嗎?”看到倪香英第一年就取得了6萬元的收入,周圍原先觀望的村民開始心動了。沈香珍是倪香英同村姐妹,她試探性地找到倪香英“取經”,意外的是,倪香英竟毫無保留地將養鱉經驗告訴了她。
由于前來“取經”的姐妹越來越多,第二年,倪香英利用自己文化示范戶的有利條件,開始在家中向村民講解科技養鱉知識。村民們養鱉過程中碰到困難,她就去幫忙;遇到自己也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時,就去請教市里的水產專家,然后再告訴村民……漸漸地,倪香英家成了村民交流養殖信息的“俱樂部”。
相對于個體手工業,生態鱉養殖不欠外債,資金回收率高,在倪香英和眾姐妹的推動下,很快就取代了絲織業而成為村民主要的致富途徑,甚至周圍鎮、村的姐妹也跑來加入百富村的養殖大軍。
據百富村統計員季有根記錄,幾年來,百富村及周邊的海華村、湘洋村、馮介圩村等10個村,已經有100多畝拋荒土地被養殖戶利用起來,建立了各種水產養殖基地,這些村的養殖散戶已達近百戶。
“村里許多養殖戶都買了小轎車、蓋了新房子。”在倪香英的帶領下,沈香珍從最初嘗試飼養10畝生態鱉,發展到現在20多畝養殖面積,去年養鱉收入達到80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