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山商報資訊: 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鎮養殖戶中,梁振開被看作一個“神人”。從事養殖業20多年,他養什么,火什么。而一旦某個品種行將沒落,他總能夠提前一步全身而退。
心得:養殖最講究的是“特色”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梁振開養殖生魚。當時生魚價格達到每公斤50元。養了10多年,生魚價格開始下跌,他轉而養殖水魚。到2002年,他投資數百萬元養殖烏龜。七八年下來,他的烏龜養殖面積超過100畝。此外,他還養了一些鱷魚龜、臺灣草龜等,成為我市最有名的養龜大戶,其產品銷往兩廣兩湖等地。
對此,梁振開的心得是選擇養殖品種最忌諱的是跟風。當所有的人都認為養殖某個品種能夠掙錢并蜂擁而至之際,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這個品種離壽終正寢就不遠了。這方面教訓實在是太多。事實上,農產品最有價值部分在于“特色”,能夠做到人無我有當然最好,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一定要在同類產品中培植特色因素,這樣才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定位:把高檔食客作為潛在用戶
在具體投資某個養殖品種前,梁振開總要仔細考察該品種的生活環境,了解養殖的技術難度和風險,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工作。同時,他會向農業科技部門咨詢,既了解政策背景,也獲取技術支持。正是憑著這種審慎的作風,梁振開在養殖圈內取得了成功。
2002年,伴隨中國入世而來的又一波發展高潮,一批又一批的富翁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梁振開敏銳地看到,高檔食品將迎來一個消費熱潮。作為食用和藥用價值很高的烏龜,將以其突出的滋補健身功能而得到廣大食客的喜好。
梁振開了解到,烏龜的習性是向陽喜溫愛濕,這正符合中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的特點。而河流縱橫交錯,魚塘星羅棋布,有著豐富的未曾受污染的綠水桑田,正是烏龜棲息理想地。雖然它有珍貴的身價,但屬于可以粗養的品種。只要堅持在塘里和自然生態環境中養殖,加之平時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投喂優質專用的混合飼料或新鮮天然餌料,一般不會出現大病害。
產值:去年達到近千萬元
事情的發展正如梁振開的預料。從他開始養龜以來,廣州一些高檔酒樓就成了固定客戶,時不時就要用專車到他的養殖場來拉龜。
談到養龜的效益,梁振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烏龜苗一般重3-5克,剛開始售價達到25元一個,到后來便宜時只有7元一個。烏龜食料很簡單,青菜和肉都可以。一般烏龜一年能長250克。從烏龜苗養成上市龜,大約需要2-3年。去年,烏龜銷售價格達到每公斤100元。他的龜塘目前產量是一個養殖期(2-3年)達到2.5噸,如此,100多畝龜塘的成龜銷售總額將有2500萬元以上。即使分攤到3個年份,年產值也有八九百萬元。何況,作為一種滾動式的養殖,實際的產龜量還會大于這個數字。
金融海嘯中,富人遭受的打擊可能比一般群眾更大。反映在烏龜市場上,今年的銷售價格比去年降低了大約三成。對此,梁振開的腦瓜子又動開了:是堅持下去呢,還是改弦更張?經過近半年思考,他決定還是繼續養龜。因為,他相信隨著各種政策措施的落實,中國的經濟肯定會很快地走出谷底,并在另一個高度上獲得穩健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