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由寧夏科技廳立項的寧夏三角帆蚌繁育、珍珠培育及蚌魚混養技術研究課題通過驗收,獲得與會專家高度評價。
河蚌育珠一直是浙江等省區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寧夏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淡水養殖面積已達40萬畝,但由于養殖品種以魚類為主比較單一,附加值較低,經濟效益不顯著。在寧夏地區推廣應用魚珠混養,可發揮淡水資源優勢,促進農業、農民增收,推動養殖產業發展。寧夏廣勤養殖實業有限公司與寧夏水產研究所合作,經過四年試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次在寧夏實現三角帆蚌的苗種繁育、魚珠混養、河蚌(三角帆蚌)安全過冬,已成功繁殖蚌15萬只,轉嫁接5萬只珍珠蚌。采取魚珠混養模式能提高魚種塘經濟效益一倍以上,實現了年純利潤1800元/畝。研究結果表明,寧夏可開展淡水珍珠養殖及實行魚珠混養模式,同時由于寧夏日照時間長、水溫在20~26℃時間長、水質好的特點,寧夏珍珠蚌的生產情況及珍珠質量同比都不低于江浙地區。通過以上研究總結出寧夏地區淡水珍珠養殖技術規程,為今后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該項目所采取的魚蚌混養模式一個塘可同時生產多種產品,不僅充分利用水體,節約養蚌水面,而且育珠質量、魚的產量優于單產模式,魚種生長正常,河蚌生長速度快;養殖過程成本低、勞力省、經濟效益高;采取該養殖模式可優化池塘生態環境,提高池塘穩定性,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珍珠制片移插過程是一項手工操作技術,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解決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也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該研究的突破,為該區的水產養殖和農民增收又開辟了一條渠道,其發展前景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