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省海洋與漁業局2月4日發布2009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穩定,但局部污染嚴重,部分排污口超標排放問題突出,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全省海域海水環境質量監測表明,近海、遠海海域均符合清潔海域水質標準。近岸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3400平方公里,占全省海域面積的35.7%,比2008年略有增加。污染海域面積比2008年增加3400平方公里,其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達3370平方公里。嚴重污染區域主要集中在射陽以南至長江口沿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陸源污染物排海仍然是造成我省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2009年,我省對27個主要陸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狀況、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生態環境狀況實施了全面監測。結果顯示,96.3%的入海排污口污染物超標,4個重點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均為劣四類,生態環境質量全部處于極差狀態。此外,我省對灌河、射陽河、長江口北支等3條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表明,通過這3條河流攜帶入海的COD、營養鹽、油類、重金屬和砷等主要污染物總量約為129萬噸,其中COD126.75萬噸,約占總量的98.03%。
受陸源排污等因素影響,2009年蘇北淺灘生態監控區生態系統仍處于亞健康狀態。6年的連續監測結果顯示,由于沿海各級政府管理力度加大,生態區健康狀況基本穩定,漁業資源部分種類略有回升,但是部分區域環境污染、漁業資源衰退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海洋生物棲息環境質量下降,濕地生境和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受蘇北沿海開發的壓力較大。
隨著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沿海發展呈現出喜人的發展態勢。2009年我省新開展的沿海區域人類活動強度監測顯示,江蘇沿海處于較高強度開發狀態。公報認為,沿海地區開發強度繼續加大,將對海岸帶及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產生較大的壓力,應引起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