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鄱陽縣“養蟹大王”李中月請來了江西省水產養殖專家對養蟹的水質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水質良好。李中月高興地說,養蟹首先就要搞好生態,走低碳養蟹新路子。
鄱陽縣是個傳統養蟹大縣,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興起了養蟹熱,全縣養河蟹面積達4萬余畝。可近幾年來,蟹農所養的河蟹卻越來越小,養殖效益大打折扣,有些養殖戶開始虧本。有著多年養蟹經驗的李中月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這時,該縣水產部門從省里請來了水產專家。經專家調查檢測,結果是水源受污染,水質太差。
在專家指點和傳授下,加上老李多年的養河蟹經驗,如今他開啟了一套以生物修復技術為核心的低碳養蟹新路子,既能改善水源環境,又使河蟹變得更加肥美。經老李的介紹,低碳養蟹的主要方法就是“種草、投螺、混養、稀放”。種草可凈化水質,投放螺螄等天然動物性餌料可提高河蟹品質,混養濾食性魚類可改善水質,稀放可以使養蟹更科學合理化。這樣一來,水源得到了改善,所養的河蟹也更加肥美,價格也更好了。
老李告訴筆者,這叫變大養蟹為養大蟹。他養的一只近500克的雌蟹還當選過鄱陽湖螃蟹節的蟹后,并獲得全國“優質蟹”稱號。如今,老李的大鳴湖寶島特種水產養殖基地是該縣三大特種水產養殖基地之一,所養的河蟹“鄱陽湖大閘蟹”也已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并注冊了自己的商標。
“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老李深情地說。近兩年,該縣大力開展了“螃蟹養殖振興工程”,先后投入了5600萬元運轉資金,以建設“萬畝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引導養蟹戶按照“生態、健康、循環、集約”的低碳養蟹原則,積極引進了微生物制劑、測水配方和生態修復等養殖新技術,有效促進了該縣螃蟹養殖產業長足發展。據了解,該縣2009年河蟹總產量已達1000余噸,產值近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