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9日-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綠色復蘇: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騰訊網作為博鰲論壇白金贊助商和獨家網絡合作伙伴。
大連獐子島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厚剛表示,獐子島的產業主體是資源型產業,上市后產業鏈逐步拉長,但根本是圍繞海洋做事。
公司目前設計了四大塊:生態漁業,海洋食品,第三塊是市場、物流和地產。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地產,再加上海島旅游,以客源為主體的板塊。
他表示,“為了這一塊之外,我們還要做大資源型的生態漁業,從去年披露的信息來看,我們不斷地放大海域資源,如果順利地話,今年的海域資源可以達到2000平方公里。”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吳總,你好,怎么看獐子島的發展規劃,我們的漁業和漁產品的深加工這一塊占的比重比較大,占了60%-70%左右。我們還有運輸物流業。
吳厚剛:是客運那一塊。
主持人:這一塊業務未來會不會剝離?
吳厚剛:其實獐子島這個企業的產業主體是資源型產業,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尤其公司上市以后,產業鏈逐步拉長,這期間可能也有些變化,但最根本的我們圍繞著海洋做事。最近我們為了迎接公司下一輪的迅速發展,我們進一步完善了公司戰略,設計了四大板塊。一個板塊是生態漁業,還有一大板塊是海洋食品,第三塊是市場、物流和地產。實際上是一個市場地產,再加上海島旅游,以客源為主體的板塊。為了這一塊之外,我們還要做大資源型的生態漁業,從去年披露的信息來看,我們不斷地放大海域資源,如果順利地話,今年的海域資源可以達到2000平方公里。
主持人:我們現在是多少平方公里?
吳厚剛:現在達到了1500平方公里。第二塊實際上是圍繞著產業鏈,向市場進一步延伸,公司戰略從市場加資源到資源加市場提升,產業也需要提升,漁業生產的方面要實施工業化的管理,產品形態向工業品邁進,就是圍繞資源進行加工。我們這幾年要通過兩個輪子突破,一個輪子做市場,大家注意到我們在內地以外建立了漁業公司,今年5月19日在香港。
主持人:這些公司主要做銷售吧?
吳厚剛: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銷售,然后是研發,跟科研機構結合,把產品的技術水平節省下來。主要的食品是調理食品,調理好之后更方便消費者,就是即食食品。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對我們基地建設形成了比較好的拉動,我們除了自己的工廠在生產之外,還需要大量的OEM外企來做。
主持人:您怎么看2008年春節的凍災?
吳厚剛:凍災對我們來說是,我們自身沒有什么影響,但氣候變低以后對養殖品是有利的。而且供應出現問題,市場也不錯。
主持人:也就是說從股市上,市場有誤讀?
吳厚剛:前一階段好一點。
主持人:我們做海外擴張,金融危機對我們公司的發展有沒有什么影響?
吳厚剛:從整體來講是大市場縮水,大范圍縮小,但高品質的根本沒有減少,高端的消費品質好的產品,品牌好的企業,他不僅沒有減,他還在增加。為什么呢?實際上都是低質量的產品和弱品牌的產品擠出去了,所以沒有受金融危機的損失太大。我們不僅沒有受損,成長性也很好,從去年報表的情況看,境內外的收入有較好的增長。
主持人:2009年的每股收益接近0.92元,是2億多的凈利潤。
一季度業績預增還是符合獐子島實際
吳厚剛:從今年的第一季度運行情況看,我們已經做了一個預告,公司預增350%-400%,這一季度已經過去了,預增還是符合我們的實際。從目前的情況看,目前對我們比較利好,像復發養殖的產品,連續出現多年的平臺,生態養殖不僅沒有冰害,增長還很少。我們有土地上的基礎條件比較弱,現在不好統計,但概念來講,肯定是大比例的,過50%以上的比例。還有一個,比如說貝類產品,像扇貝的量也很大,如果從市場細分來看,一個行業領導的品種。
主持人:我們會不會有下游產品延伸?
吳厚剛:我想關于市場這一塊已經納入公司的戰略,市場板塊有一塊是市場地產,隨著咱們國家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再加上咱們公式戰略的提升,所以我們希望往食品、物流、市場方向推。
主持人:地產這一塊我們怎么做?
吳厚剛:主要是配合市場來做的,像農貿市場,高檔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每個城市都需要這個功能,這就類似于商業地產的模式,我們還需要相關的政策配套。
主持人:餐飲這一塊我們有沒有計劃建連鎖餐飲店?
吳厚剛:我們看能不能與餐飲方面的有些企業合作,目前暫時沒有納入公司的范疇,大方向是有的。
主持人:整個通過漁業的深加工逐步降低對資源的依賴,對自然資源的依賴。
吳厚剛:深加工主要是兩個目的,一個是把資源價值最大化,第二從客戶的角度考慮,怎么更方便客戶,更有利于客戶,很多人關于海鮮,烹飪他并不會,我們企業有責任,把這個功能大部分完成好,回去簡單地烹制就可以消費。
主持人:我們會認為漁業、牧業、養殖業都是靠天吃飯,自然條件不好影響很大。
吳厚剛:任何產業都離不開環境,比如說地產業、工業離開國家大環境也不行,當然我們農牧業、漁業來講,除了宏觀環境以外也受資源環境的影響,但比較來講宏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弱的,衣食住行的市場相對是穩定的,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需求高端的、方便的會越來越多。另外,受資源影響的大背景下,如何選擇我們的作業方式?運營模式是需要我們考慮的。我們進行漁業、牧業生產的時候,大多在30米、40米的水深,臺風不會受到影響,可以遠離城市一百多公里,像赤潮、污染也不會受到影響。由于它在大洋里生產作業,因此溫度變化對它的影響不是很大,影響是很小的,剩下的不是資源的,是人為的,就是漁業標準化生產。漁業標準化生產如果能堅持得好,生態漁業的水準達到一定水平了,自然就不會出現問題。
主持人:未來整個成長、增長,吳總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吳厚剛:從企業發展的成長性,我覺得看這么幾個東西。像我們是資源型企業,看我們有多少資源。
主持人:我們的海域是1500平方公里-2000平方公里。這個什么時候能達到?
吳厚剛:今年。第二是市場力,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提高了,再加上服務體系、產品本性,這是第二個特點。第三我認為這是技術上的問題,關鍵看它有一個創新的平臺和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機制,這都比較重要。常規就是管控、管理的問題,這些都好做,如果財務、現金流做好,沒有什么太大問題。
主持人:謝謝吳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