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安家是西店鎮鳧溪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他守著自家的幾畝山地,干了半輩子農活,生活還是很貧困,2001年養殖香魚才讓他嘗到了致富的甜頭。
先吃“螃蟹”的人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寧海鳧溪村時,正逢有人在焙烤香魚,乾隆“聞魚而循,后入民家”,品嘗香噴噴的香魚后,覺得清香味美,贊不絕口,遂欽定為貢品。
香魚是一種名貴魚類,體長約20厘米,背呈青綠色,兩側金黃,鮮艷奪目,身體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美國魚類學家稱香魚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魚類”,在中國大陸、港臺地區以及日本、東南亞等國,香魚被譽為“河魚之王”,備受消費者青睞。
鳧溪是“香魚之鄉”,這里出產的香魚遠近聞名。但20世紀60年代以后,由于興建水庫、攔溪蓄水,中斷了香魚的洄游通道,加上濫捕和水環境污染等原因,香魚逐年減少,到了20世紀70年代,香魚瀕臨絕跡。
2001年春,縣工作隊進駐西店鎮村級經濟比較薄弱的鳧溪村。在一次村委會上,有人提出開發和挖掘瀕臨絕跡的香魚資源,當時身為村委會成員的俞安家大膽提出人工養殖香魚的思路,并自告奮勇先吃這只“螃蟹”。
養殖香魚要先過三關:一是資金,二是技術,三是市場。香魚是一種很嬌貴的魚,對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它比任何魚類都愛清潔,水質稍有污染就會死亡。有位老村民語重心長地囑咐老俞:“你要慎重考慮,不要心血來潮,萬一養不好魚,錢就拋入水中撈不起來了。”老俞想,養香魚我是外行,風險是有的,但香魚養殖是一項新興事業,是發家致富的好門路,這條路我是走定了。
當年4月,俞安家向親友借來9萬元錢,在村邊一塊空地上建成了1畝多水面面積的香魚試驗場,并從福建買來3萬尾四五厘米大小的香魚苗,一心投入養殖。他吃住在塘邊,起早摸黑,運料喂魚,發電充氧,測量水溫,觀察魚情,從不放松,像照管自己的娃娃一樣精心培育魚苗。他多次參加技術培訓班,系統學習香魚管理技術,還自費訂閱各種水產報刊,決心成為名副其實的養魚“土專家”。
科學養魚初嘗成功
俞安家養魚講究科學,在養殖技術上有所創新。他按照香魚怕冷更怕熱的生活習性,利用冬暖夏涼的井水養魚,使香魚在冷暖適宜的水中生長。為了使香魚膘滿肉肥,他改變以往投喂普通顆粒飼料的做法,讓香魚吃上優質粉狀配合飼料,從而使魚產量大幅度提高。為滿足淡季市場的需求,俞安家巧打時間差,在2月底投放魚苗,比往年提早1個月時間,早放養的魚苗到5月底便可出塘投放市場。春節期間,他在自己的魚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以提高池水的環境溫度,使魚苗安全過冬。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6個月的辛勤勞作,俞安家的集約化養殖香魚成功了。他養殖的1畝多水面的香魚,畝產達到1000公斤,產值達11.2萬元,獲凈利2.2萬元。這批魚在寧波農產品展銷會上,榮獲“優質產品獎”。尤其是色澤金黃、清香無腥、松脆可口、風味獨特、包裝精美的鳧溪香魚干,更受寧波市民的歡迎,每公斤600元的高價仍被搶購一空。一些旅居海外的“寧波幫”,也很想吃到家鄉特產,常托親友郵寄美味香魚干。看到養香魚能賺錢,村里有些人也跟著老俞養起了香魚。
打造知名品牌
為了打造鳧溪香魚原產地品牌,讓這一傳統的地方名特產重現光芒,西店鎮政府為此做了很多努力。農產品要提高自身的價值,就必須按照標準化生產、無公害程序規范操作。去年三四月份,西店鎮首先以鎮政府的名義出資1萬多元申請注冊了“鳧溪香魚”商標,為鳧溪香魚拿到了第一張市場通行證,接著又為養殖戶落實生產資金30多萬元。同時,西店鎮還專門制作光盤、圖冊大力宣傳香魚,提高了產品知名度。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俞安家等養殖戶還向消費者承諾,如果他們的產品質量不過關,消費者可以調換。正是因為有了“鳧溪香魚”這塊金字招牌,使產品的銷售與日俱增,近年來,產品已遠銷福州、上海、南京、杭州、金華等地。俞安家說,這幾天日本客商正和他們洽談出口事宜,出口量在50噸左右。目前他建有魚池5畝,年產香魚15噸,年收入30萬元。
目前,鳧溪活香魚的市場售價為每公斤40—60元,而香魚干的售價更高,每公斤達到300元,銷售形勢很好。在俞安家的影響和帶動下,鳧溪村有15戶村民從事香魚養殖,共建成3個養殖場,水面面積約50畝。2009年香魚總產量160噸,年收入突破500萬元,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俞安家堅信,香魚養殖是一項實實在在的產業,生產潛力大,前景廣闊,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發家致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