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是龜鱉養殖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約占產品養殖成本的42%,龜鱉飼料中主原料魚粉資源的不斷匱乏和國際魚粉價格的逐年上漲給龜鱉養殖的經濟效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且飼料還決定著龜鱉產品的質量安全,所以龜鱉飼料在配制過程中須掌握以下基本原則。
一、安全衛生的原則
由于龜鱉是高檔的美食補品,國家對其飼料的安全衛生要求特別嚴格,因此在配制和生產飼料過程中要嚴格遵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否則就不能用于飼養龜鱉。為此,筆者把最近國家和行業的有關漁用配合飼料(含龜鱉)的安全衛生標準內容歸納如下。
1、配合飼料的原料要求
(1)加工漁用飼料的原料不得使用受潮、發霉、生蟲、腐敗變質及受到石油、農藥、有害金屬等污染的原料。
(2)大豆原料應經過處理,破壞蛋白酶抑制因子。
(3)魚粉質量應符合SC3501標準的規定。
(4)不得使用非蛋白氮和角質蛋白作原料。
(5)《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2001)第[168]號〕
(6)《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2002)第[176]號〕
2、配合飼料的安全限量
根據NY5072規定要求,配合飼料的安全限量詳見表1 。
二、營養結構合理的原則
1、飼料配制中存在的不良現象
(1)過高過低蛋白現象
由于魚粉原料漲價,人們試圖從龜鱉飼料的蛋白含量尋找突破口,于是出現兩種不同的現象。一種認為龜鱉是一種高蛋白需求動物,其飼料中粗蛋白含量必須很高,龜鱉苗階段(50克以內)飼料粗蛋白含量應不低于55%,龜鱉種階段(51-300克之間)不應低于50%,養成階段(300克以上)不低于48%;而另一種現象認為龜鱉飼料的蛋白質太高既對龜鱉的生長不利又浪費蛋白源,認為龜鱉苗階段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不高于42%,龜鱉種階段不應高于40%,養成階段不高于38%。然而持這兩種觀點的人都沒有試驗結果和實際應用效果驗證,所以筆者認為這些都是一些空談的想象,會給養殖戶造成誤導。其實國內外有許多學者對龜鱉不同階段生長與生殖的蛋白需求作了研究,如日本的川崎、國內的楊國華、孫祝慶、曾訓江、王風雷、卞偉和趙春光等,一致認為龜鱉苗階段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不低于46%,龜鱉種階段不應低于43%,養成階段不低于42%,這樣不僅可促進養殖對象的生長增殖,而且不造成浪費。基于蛋白質質量和原料鮮度差異會對蛋白質利用率有一定影響,如動物蛋白的魚粉鮮度與植物蛋白的生熟度都會對飼料的適口性和利用率產生影響,所以應嚴格把好質量關。
(2)高植物蛋白現象
研究表明,龜鱉對動物蛋白消化吸收好于植物蛋白,所以龜鱉飼料中蛋白原料一般以動物蛋白為主,但因動物蛋白缺乏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而植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很高,所以在龜鱉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蛋白源不但可以平衡營養又可降低配方成本。但近年來某些飼料企業為了降低飼料成本使用高比例的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有的甚至把白魚粉的比例由50%以上降到了30%。筆者認為雖然植物蛋白通過加工處理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如膨化大豆,酶解玉米蛋白等),但這整體對養殖動物的生長不利。因為動物蛋白中的某些必需氨基酸一般植物蛋白無法替代,如賴氨酸等。
(3)高淀粉現象
淀粉主要是用于水中攝食魚類的飼料原料,主要功能是增加飼料產品粘彈性,減少飼料在水中的散失率。而龜鱉是爬行動物,大多水陸兩棲,水上攝食(特別是在人工可控的溫室里)。最初的龜鱉飼料制作與配方主要模仿于鰻魚飼料,因此到目前為止龜鱉配合飼料中的淀粉比例仍在20%以上。淀粉對龜鱉來說在營養上只是一種單純的能量飼料,比例過多會給龜鱉的生長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如后期發生嚴重脂肪肝疾病等,所以龜鱉飼料中的高淀粉現象成為目前影響飼料質量和成本的關鍵。筆者建議,首先努力改變龜鱉的水上投喂方法,其次降低淀粉添加比例(15%以下),特別是膨化飼料,代之以含一定蛋白又價格便宜的谷實類原料如大米、玉米等,這樣既合理平衡飼料養分又能降低配方成本。
(4)高鹽分現象
鈉鹽是龜鱉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但龜鱉的生理特點對鹽分的需求原則上飼料中的比例不應超過1%,否則就會出現各種影響正常生長發育的負面影響,如當龜鱉吃了鹽分超過原則需要量時,就會主動喝水引發生理性水腫,同時雄性會因體肌鈉離子過高而引發性肌神經興奮,出現非正常生殖器脫出等。但目前的飼料中鹽分比例超過現象時有發生,這主要與在飼料中配比較高的劣質高鹽紅魚粉有關,所以飼料廠家和養殖戶在采購魚粉時一定要把高鹽比例的紅魚粉排除在外,否則養殖時,龜鱉會發生嚴重的病理反應而誘發疾病。
2、多樣結構合理平衡
(1)營養結構合理平衡
龜鱉飼料配合的結構合理性首先是營養結構的合理,因飼料的配合不是各種原料簡單的混合,而是根據養殖對象不同生長階段營養所需和飼料原料的各種特性合理組成的有機結合。所以,在設計配方時,不但要考慮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如蛋白、能量、維生素、礦物質等),還需考慮各種營養的全價性和綜合平衡性。因此在配方設計的過程中,飼料原料的各種營養成分和含量一定要檢測準確,因為飼料的營養成分與含量是設計和應用效果好壞的關鍵。
(2)原料搭配多樣穩定
配合飼料的組成一定要多樣,實踐證明飼料配合多樣可發揮不同飼料之間的營養互補作用,從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使配方更趨科學合理,如甲魚在繁殖期的培育階段,在機制配合飼料的基礎上配合一定的鮮活飼料不但大大提高了適口性也顯著提高了甲魚的繁殖力。還有飼料的組成一定要保持相對穩定性,不得已的情況下主要原料不要經常更換,特別是龜鱉飼料中的魚粉,更換過頻會影響飼料的養殖效果。
(3)飼料成品適口性好
飼料對龜鱉在養殖生產中的適口性分兩方面,一是制成的飼料形狀是否符合龜鱉不同生長階段的口徑,二是飼料的氣味是否符合龜鱉的喜好。目前有一些機制飼料因過多配合氣味較重的中草藥,大大影響了龜鱉的攝食,這是因為龜鱉沒有發達的味蕾,其對味感不敏感,但其嗅覺特好,對氣味很敏感。所以即使營養最好的飼料如果影響龜鱉正常吃食,同樣會影響養殖效果。
(4)消化吸收好
配合的飼料不但要營養全面,還一定要吃了后容易被龜鱉消化吸收,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還能夠促進龜鱉的生長,所以在配方設計時應當注意龜鱉對各種飼料原料中營養成分的消化率,使配方更加科學合理。如目前有些飼料廠家在機制飼料配合中把一些不易消化吸收的血粉和加工不充分的羽毛粉作為蛋白飼料大比例地替代魚粉,結果大大影響龜鱉的養殖效果,甚至引發疾病。
三、節省成本的原則
飼料配合時在不影響養殖效果的同時,應遵循降低制作成本的原則。如江南地區新鮮的蚌肉粉是營養和適口性都較好的動物蛋白原料,但它的市場價格卻是進口魚粉的一半,所以在保證蚌肉粉質量的前提下,替代部分進口魚粉可大大降低配方成本,同時又不會降低飼料的質量。
四、容易獲取的原則
龜鱉飼料是目前動物飼料中比較高檔的飼料之一,因其主要蛋白原料魚粉大多是從國外進口,進口魚粉路途遙遠運輸時間長,往往會影響質量和供貨時間,所以在設計配方時應盡量考慮容易購買和方便的原則,如一些自然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采用本地資源結合一些預混劑進行人工配合的方法解決龜鱉飼料,這樣不但飼料供應穩定,養殖效果也很好。如廣西欽州農村利用當地豐富的螺類資源結合預混添加劑投喂黃喉擬水龜和甲魚,不但成本低,養殖的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