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海洋漁業是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為一個人口大省,山東陸地資源相對短缺,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21畝,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足全國的1/6。發展資源不足,一直是山東揮之不去的陰影。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資源寶庫,幾乎可以提供人類所需全部物質。山東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種類繁多含量豐富。向大海要資源,開發“藍色耕地”,山東潛力無限。
藍色糧倉前景廣闊
如今,人們把水域稱之為“藍色耕地”,把水產品稱之為“藍色糧食”,把漁業稱之為“藍色農業”。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王詩成介紹,當前我國海水養殖綜合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我國擁有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海水養殖的空間巨大,隨著人口的持續增加和耕地的減少,海洋食品有望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而山東的海岸線占到全國的1/6,開發“藍色糧倉”,加強對海洋食品的精深加工,對化解我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及開辟海洋應用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在這方面,青島已經做出了表率,碧海銀灘成為“藍色牧場”,先后發起了中國“魚、蝦、貝、藻、藥”五次藍色產業浪潮。上世紀60年代,以海帶養殖為代表的海洋藻類養殖浪潮,使我國海帶養殖從零開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每年生產海帶干品30萬噸;目前,以深水網箱養魚為代表的海洋經濟魚類養殖浪潮方興未艾,以海洋藥物開發為代表的海洋天然產物開發浪潮高潮迭起,正在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正是由于青島對海洋科技的貢獻,使我國水產品總量每年超過6000萬噸,居世界第一。
海洋食品較為安全
盡管如此,有關資料表明,我國海產品人均消費量依然遠遠低于其他海洋國家。與鄰國日本比較,日本人均年消費海產品90多公斤,國民獲取動物蛋白的40%來自水產品,而我國人均年占有水產品生產量只有30多公斤,人均年消費海產品只有10公斤左右。
如今,食品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的不斷發生,使人們“談肉色變”。而據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副所長王勇強介紹,當前還沒有發現海水魚類可以向人傳染疾病,目前所謂的養殖魚類藥殘問題實際上是魚類使用抗生素的問題,這也意味著,海洋食品將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大通途。
不僅如此,海洋食品還含有豐富的DHA、EP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大大高于其他動物類產品,熱量也遠遠低于肉類食品,海水魚類是最優質的動物蛋白,而海參等海產品則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寶物。
精深加工海洋食品
海洋食品的作用日益凸顯,但在我國,海洋食品加工長期處于粗放加工的狀態,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不但產品附加值低,而且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李乃勝說。
2009年,一項總投資1.26億元、8個沿海省市共同參與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已在煙臺啟動。該項目由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實施,重點開展大宗海洋食品和名貴海洋食品等加工重大關鍵技術、重大新產品、工藝與設備和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是迄今最大的海洋水產品項目。
李乃勝表示,通過“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的實施,將重點突破海洋動物蛋白精深加工等4項重大關鍵技術;攻克6~8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食品工業化加工與制造技術,開發30~40個新產品,建立5~10條產業化示范線;形成1~2個以高校和科研單位為主導的海洋食品科技創新中心,建立3~4個以企業為主導,具有區域和產業特征的海洋食品工業工程技術孵化與科技創新基地;初步建立起一支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的科技隊伍,大幅度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食品加工技術的創新體系建設和海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支撐。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