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有什么新技術、新設備適合對蝦養殖,是陳文勇最關注的事。
陳文勇是地道的海南人,技術員出身的他從1999年開始在海南承包蝦塘養蝦,到如今,發展到4個養殖場,面積達800畝的規模,且養殖效益年年都不錯,在海南小有名氣。他的經驗是:
水處理是養殖的根基
“現在的蝦是越來越難養,主要還是水的問題。”陳文勇認為,傳統的對蝦養殖技術并沒有多少問題,關鍵在于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已大大不如以前。“單個養殖戶為什么蝦養得好,主要還是他們蝦塘小,通過地下水就能解決問題。而大的養殖場沒有單獨水源,多是從外海抽水,而養殖廢水直接排放到海里,海水污染可想而知。”如何解決養殖場的用水難題?陳文勇選擇在養殖場安裝循環水處理系統。“用循環水養蝦,首先很環保;其次水在自己的養殖場內循環,與外界的水源切斷了聯系,水質既得到保證,也能有效防控蝦病。雖然養殖場也打了幾十口水井,但不想浪費水資源。”陳文勇安裝的水循環處理系統主要由沉淀池、過濾池、砂濾池、紫外消毒設備、曝氣池等組成。“循環水處理系統關鍵在于如何處理溶解在水體中的氨氮,我們主要采用化學方法,效果暫時來說還不錯。”對于養殖全程的藥物使用情況,陳文勇表示主要使用一些調水劑、營養性的如維生素類藥物以及水體消毒處理的漂白粉、碘類等,其他很少使用。對于微生物制劑,陳文勇并不太認同,“養殖后期蝦塘有害菌比有益菌還多,說不定你放進去的東西,反而成了有害菌的營養。另外有些菌體的耗氧也很嚴重,使用時需要留心。”
管理模式是養殖的關鍵
如何確保大型養殖場每年都有效益而不虧錢?陳文勇的經驗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管理模式,從清塘、消毒、肥水,到飼料投喂、養殖過程管理等。“每位技術員都有自己的一套養殖技術,十位技術員就有十套,如何選擇?”陳文勇笑言:“我的技術員只要按照制定好的模式來操作管理就可以。另外,模式制定出來,能否做到位也很重要,關鍵還靠技術員的管理。”
陳文勇坦言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改善養殖條件,創造更多的養殖效益。“我的蝦塘原來都是10畝一個,現在都是改成4個2畝的小塘,最大的也就4畝左右。一般2畝蝦塘都配有4臺增氧機。”陳介紹說,2畝的蝦塘,一般放苗量約25萬尾,一般產量可達2500千克左右。“去年我的蝦塘都搭起了冬棚。拆了冬棚,夏天我就蓋黑網遮陽,可以一舉兩得。”海南的夏天有段高溫期,水溫最高可達35度,日照時間長達12~13個小時,蝦塘中的藻類極易繁殖到高峰期而死在池塘,對蝦養殖成功率很低。
“我的重點放在冬天,冬棚養2茬,夏天養1茬。大家有蝦賣時,我們沒有,也避開了臺風。”陳文勇介紹,他一般于10月臺風過后開始放第一茬苗,到11月蓋冬棚,1月便可上市。收完蝦后第二茬冬棚開始放苗,于4月份上市。而夏天養殖的那茬就慢慢來,并不著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