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鮮魚”不禁擦,一擦就掉色
“洗魚的水竟是金黃色的!黃花魚的黃色竟然給洗掉了!”3月24日上午,家住市南區徐州路的王女士向本報反映,23日上午,她在撫順路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上看到一個魚攤賣的黃花魚非常新鮮,“黃得亮澄澄的”。王女士回家后就把魚泡在水里,準備晚上吃,可誰知過了半個小時,水變成了黃色,魚倒變成了白色,而且魚腥味也很重,魚都快要爛掉了。
3月25日,記者走訪了撫順路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手掌長的小黃花每斤售價為6元,一斤左右的大黃花每斤售價則為23元。一個攤位的保鮮箱里盛有10余條大黃花,顏色深淺不一,箱子邊緣擺放的魚比中間的要黃很多,箱子里的冰塊都是黃色。記者趁攤主不注意時用紙巾擦了擦魚表面,紙巾頓時染成了黃色,提起來后魚嘴也有黃色液體流出。
■內幕
用“日落黃”上色不是秘密
記者與另一位賣小黃花的攤主搭訕,詢問顏色的奧秘,攤主跟記者透露:“大黃花都是養殖的,近海養殖的顏色要比野生的淺得多,價格也低,為了冒充野生魚賣個好價錢,一般都得染染,染完了看著也新鮮。”記者隨即試探染色的方法,攤主說:“把‘ 日落黃’倒一盆水里,攪拌均勻后往魚肚子上抹就行 ,不過這種看上去不自然,直接把魚放盆里泡幾個小時,這樣看上去自然些。”
記者在哈爾濱路找到了一家專賣食品添加劑的店鋪,該店專售各類食用色素。“這個可以染黃花魚嗎?”店主答:“當然可以啊,顏色你可以調的,想深點你就少放點水,淺點就多放水,直接往魚身上抹就行 。”
■監管
發現染色,執法部門將嚴懲
為了教市民辨別黃花魚是否染色,揭開黃花魚染色真相,記者按照商販的方法用“日落黃”對數條黃花魚進行了染色實驗,經過染色發現顏色確實深了不少,在陽光的照耀下略呈橙色。待晾干后,拿紙巾在魚身上擦了擦,紙巾也同樣變了色。再放回水里浸泡時,便發生了王女士家里的那幕:魚和水換了顏色。
對此,記者采訪了市北區工商所監管撫順路批發市場的孫先生,孫先生表示,如在市場上的流通環節發現有將黃花魚進行染色的行為,工商所會嚴格依據相關法律視情節嚴重情況對商家進行懲處。
隨后記者又采訪了市北區質監局辦公室的宋先生,宋先生表示如果在掌握大量證據的條件下確認黃花魚生產廠家在生產環節中的確有染色行為,質監局會根據相關法律視情節嚴重情況對生產廠家進行懲處。
■專家支招
觀、捏 、聞、擦四招教你辨別
中國海洋大學細胞生物學與食品工程教授王貽羲一直從事食品科學方面的研究,談起染色黃花魚,他表示,“表面上的新鮮并不代表真正的新鮮。一旦魚販把握不好使用‘日落黃’的量,就會對市民健康構成威脅,食用少量對人無害,但過量或長期食用對身體危害非常大,孕婦和兒童最好不要食用。”
王教授向市民介紹了幾種辨別黃花魚新鮮與否的簡便方法:
一是觀察顏色:自然生長的黃花魚的黃顏色較淡、較柔和;染色的黃花魚的顏色普遍著色較重。
二是捏魚身:把黃花魚放在水里用手捏一捏,如果眼睛干癟、周圍有黏液,鱗片脫落的,都是不新鮮的。
三是聞氣味:染過色的魚因為不是很新鮮,魚腥味比較重。
四是擦魚身:對于染色的魚,用白色紙巾或衛生紙擦一下魚身會掉色,魚鰓和魚嘴部位會有黃色的染料殘留,冷凍并經染色過的黃花魚,有的冰面也會呈現黃色,甚至浸泡黃花魚的水都是啤酒色的;而新鮮的黃花魚則無以上現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