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黃鱔養殖產量達3.65萬噸。黃鱔養殖其苗種均來源于野生捕撈,長期以來,由于人們過量捕捉,加之其生存適宜環境——稻田中大量農藥的施用,導致自然環境下苗種日益減少,苗種繁殖問題已成為制約黃鱔規模化養殖的瓶頸。
自2005年開始,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江河著手黃鱔健康養殖研究,并跟蹤黃鱔繁育學科前沿。2010年他參與了長江大學楊代勤教授主持的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鱔魚產業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項目。2011年,江河所在的團隊在安徽壽縣炎劉鎮、望江縣漳湖鎮3個試驗點、800個網箱開展黃鱔網箱生態繁育技術研究和水蚯蚓(鱔苗適口餌料)批量培育技術研究。通過艱苦的探索,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目前3個試驗點已獲鱔苗8萬尾,早期苗已達8厘米,并掌握了水蚯蚓批量培育技術,在安徽省尚屬首例。該技術創新了黃鱔繁育方式——利用黃鱔網箱生態繁育方式,即網箱培育親鱔、網箱繁殖鱔苗、網箱培育鱔種、人工培育鱔苗(種)餌料,解決了黃鱔繁育諸多難題,使黃鱔繁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與現有黃鱔繁殖技術相比,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攻克的這項新技術優勢明顯,經擴大試驗和熟化后可用于黃鱔規模化繁育。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該項技術的突破,既解決黃鱔養殖鱔種短缺的瓶頸問題,又減少了野生黃鱔的捕撈,對保護野生黃鱔資源、提高黃鱔養殖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