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醴陵有一個全國規模最大的鲴魚原種場,每年繁育的幾億尾鲴魚苗被移植到15個省,讓越來越多的百姓大飽口福。10月22日,記者欣然前往探訪。
小小孵化池,年產3億尾鲴魚苗
在那些水面看似平靜的池塘里,有著數量龐大得你無法想象的魚兒在嬉戲,而那小小的魚兒,你可不能小看,它們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醴陵鲴魚原種場位于來湖南醴陵市龍門街道東岸村,共有水面185畝,但孵化池僅400平方米,年可生產鲴魚苗3億尾。
官莊水庫是該原種場天然的鲴魚種質資源庫。這座水庫里最大的鲴魚有6.5公斤,但用作種魚的鲴魚一般為0.8公斤。
1973年,醴陵的水產科研人員成功掌握了細鱗斜頜魚的人工繁殖技術。之后,又相繼人工孵化出其他3種鲴魚。
2006年,醴陵鲴魚原種場成為省級鲴魚良種場,2009年晉升為國家級鲴魚原種場,全國僅此一家。
鲴魚是全國重點推廣的優質魚
醴陵鲴魚原種場場長彭良宇說,鲴魚是細鱗斜頜鲴、黃尾密鲴、圓吻鲴、銀鲴4種魚的統稱,俗稱黃板刁、黃姑子、黃尾魚等。
鲴魚產量高,易飼養,且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是全國重點推廣的四大優質魚之一,市場前景大。
他介紹,鲴魚喜食腐殖質和有機碎屑,有凈化水質的功能,被稱作“生態魚”。鲴魚還是廣溫性魚類,全國大部分地區可養殖。
周邊的養魚戶說,池塘、水庫均可放養鲴魚,不用投什么料,又沒有什么病害,其價格則比“四大家魚”高出兩三成。
以前,國內的鲴魚苗要在江河中撈取。醴陵市鲴魚原種場掌握其人工孵化技術后,鲴魚的發展瓶頸得到破解,放養面積逐年擴大。
彭良宇樂當“鲴魚經紀人”
彭良宇是沈潭鎮柞村人,畢業于上海水產大學。參加工作后,他專注于鲴魚的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技術推廣,樂當“鲴魚經紀人”。
他將鲴魚苗裝進氧氣袋,通過汽車、火車、飛機等,運送、移植到外省的池塘、水庫中,可快速提高魚的產量與養殖效益。
150公里范圍內,他免收魚苗包裝運輸費;對特殊水域,他免費提供100萬尾試驗魚苗;他以每公斤12元的保護價回收鲴魚成魚。
外地水面移植鲴魚后,混養的,畝平投放魚種250尾,當年可獲利1100元;專養的,每畝水面投放魚種1000尾,當年可獲利2400元。
近年,彭良宇獲評“中國農經水產行業十大優秀企業家”、“當代中國社會管理(水產行業)十大卓越創新人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