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作為“全國漁業百強縣”及省“漁業十強縣”之一,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石獅漁業經濟迅猛發展,以每天產值九百萬元的速度增長,使全市漁業經濟總產值達33.95億元,實現增加值15.4583億元。據石獅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06年,石獅水產品產值大幅提升,全市水產品實現產值14.8144億元,比2005年的12.5727億元,凈增2.2416億元,比增17.83%%。水產品效益的提高,使漁民收入也“水漲船高”。有關數據顯示,2006年,石獅漁區勞均收入22568元,漁區人均收入9306元,位居全省漁區前列。
海洋捕撈:賺了13多億元
海洋捕撈業是石獅水產業的“支柱”。2006年,面對油價上漲等不利因素,我市積極組織漁船開發新漁場,并調撥100萬元作為組織漁船開發新漁場的專項補助費,并先后開發了閩東北外海漁場、臺灣淺灘外海漁場等。同時,進一步壓縮高能耗、高強度、高破壞性的拖網作業,調整優化作業結構,一年中已引導40多艘拖網作業漁船轉向燈誘魷魚敷網等輕型高效作業。為提高效益,在嚴格執行漁船發展“雙控制”制度的基礎上,我市漁區多渠道籌資上億元,建造了大馬力、能適應外海生產的鋼質漁輪40多艘。據介紹,2006年,我市海洋捕撈業產值達13.6839億元。
水產養殖:實現“雙突破”
受地理位置及近海污染等客觀因素影響,石獅水產養殖業一直發展緩慢。不過,2006年,石獅水產養殖業有兩個“突破”令人關注:其一是無公害水產品申報;其二是養殖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在無公害水產品申報方面,我市積極開展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并挑選組織企業參加申報認證。在養殖新品種引進方面,先后引進方斑東風螺、西施舌、香螺等進行試養,此外還開展魚、貝、藻類等綜合養殖試驗。在淡水養殖方面,2006年全市淡水養殖面積122公頃,與2005年相比,雖然減少10公頃,但產量卻達852噸,比2005年增加90噸。
水產品加工: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
水產品加工是提高漁業經濟效益的最佳途徑。2006年,石獅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和名牌產品開發戰略,全市新增了數家生產規模較大的加工企業,生產廠家由2005年的66家增加到88家。在增加廠家、提高加工能力的同時,我市進一步做好精深加工,爭取出口創匯,同時抓好產品多樣化,比如有高科技含量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包裝上的大眾化小包裝等。全市水產品加工產值因此大幅增加,達13.5209億元,比2005年凈增1.1218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比2005年增加500萬美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