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養體質健壯,營養基礎好蝦苗,控制合理養殖密度。從目前養殖情況看,種苗質量問題比較突出。一些育苗單位不規范、育苗過程濫用抗生素、投喂餌料營養不全,造成蝦苗出池時營養基礎差、免疫力下降、下池后成活率低。所以購苗時應選擇體質健壯、大小均勻、反應靈敏、營養基礎好、體長0.8cm以上蝦苗。視蝦池條件和養殖技術水平情況,放養密度控制在5~7萬尾/畝為宜。建議放養合法途徑引進的國外無特定病毒SPF蝦苗,由于近幾年親蝦近親繁育,種質明顯退化,免疫抗病力普遍降低,從遺傳選種的角度考慮,因此必須不斷引種,選育適應力強、生長快、規格大、抗病力強的優質蝦苗。
二、科學的投餌管理:選擇廠家規模大、質量穩定的優質蝦料;投餌量、投餌次數要根據氣候、水質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晴天氣溫高、水質好多投料;低溫陰雨天、氣壓低、水質突變或對蝦集中脫殼期少投料或停投料。遵循寧少勿多原則。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C、免疫多糖、保肝泰以及大黃、穿心蓮、板藍根等中草藥物。對蝦發病期間應減少投餌量或停料數餐,減輕病蝦胃、肝胰腺壓力,有助病情恢復,同時可防止殘餌污染水質。投餌過程注意觀察對蝦攝食情況,當對蝦吃料突然變猛往往是疾病暴發前的信號,應該注意預防。可采取減少投料,并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CAE、保肝泰以及大黃、穿心蓮、板藍根等中草藥物或0.2%氟苯尼考、0.1%鹽酸嗎啉胍。連續投喂4~5天。
三、使用活菌生物制劑調控水環境,為對蝦創造良好、穩定生活環境,提高對蝦免疫抗病力。定期施放有益活菌穩定水質,有益活菌分解、轉化池水中積累的有機殘渣、對蝦糞便,產生代謝物直接供浮游生物吸收利用,維持水環境穩定,減少池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含量。前期主要以光合細菌、EM菌、芽孢桿菌為主,穩定水色;中后期主要以枯草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凈水復合菌為主,分解轉化池水中積累的有機殘渣、對蝦排泄物、凈化水質和底質環境。低溫陰雨天氣或蝦池水質變渾濁溶氧不足時不宜使用微生物制劑。養殖中后期適當使用一些高效凈水劑、生物底改、沸石粉,改善蝦池底部環境。
四、養殖過程中當氣候、水環境發生突變,南美白對蝦處于應激狀態,生理功能下降,免疫抗病力急劇降低,極易誘發疾病暴發。應激期間白對蝦常表現為蝦體變紅、觸須、尾扇基部尤為明顯,空腸,不安穩易受驚嚇,嚴重時可造成死亡。經驗不足的蝦農常誤以為“紅體病”,十分緊張,不當的用藥常引發對蝦應激死亡。這時宜及時潑灑0.8—1.2ppm維生素C,緩解對蝦應激狀態,同時盡快將突變因子恢復原狀。
1、暴雨或大雨會引起蝦池鹽度下降,溶解氧降低,PH值下降等水環境劇烈變化,使對蝦正常生理活動處于緊迫狀態,消耗體能,降低抗病力,還會引發對蝦應激性脫殼。應該停料1~2餐,及時潑灑1.0ppm維生素C和0.8ppm硬殼素,緩解對蝦應激狀態;對蝦應激脫殼后迅速補充鈣、鎂、磷微量元素,有助體質恢復。盡量多從表層排出雨水,開機增氧。
2、持續陰雨天或夏季悶熱低氣壓的天氣極易造成池塘缺氧,藻相突變,如藻類突然大量死亡,水質變渾濁,呈洪水色(俗稱“倒藻”)。夜間增氧不足或者是池水藻類過旺、水體透明度過低也會造成蝦池缺氧“倒藻”。
處理方法:開機增氧,及時全池潑灑1.5ppm“高效凈水寶”特效凈水劑和1.2ppm排毒養水寶解毒劑,第二天適量補施速效肥水素,促進新藻生長,2~3天后水質可轉好。
3、使用刺激性較大的殺蟲、殺藻藥物如硫酸銅、主要成分為Fe2+、Fe3+的百菌凈,或使用二溴海因、三氯異氰尿酸鈉等刺激性大含氯消毒劑均可給南美白對蝦帶來較強烈的應激反應。
處理方法:開機增氧,先用1.5~2.0ppm排毒養水寶解毒凈水,第二天全池潑灑1.2ppm氨基硒維他營養物質,增強對蝦體力。
4、池塘溶氧、鹽度、水溫、PH值等理化因子急劇變化;養殖水體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水體分層、溶氧分層等不良水質極易誘發白對蝦的應激反應。
處理方法:及時全池潑灑1.5ppm綠水寶進行水體解毒,除要針對性選擇使用有益活菌(如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復合菌)以降解水體超標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含量,還應在飼料中添加0.5%應激王、維生素C及免疫多糖等營養物質。提高對蝦免疫能力。
5、季節轉換之際,氣候變化莫測,晝夜溫差大,這種變化持續時間長,常使養殖水體發生急劇變化,造成南美白對蝦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免疫力降低,極易誘發病毒性疾病暴發而大面積排塘。
處理方法:換季節養蝦,更應加強選苗、飼料、增氧、解毒等方面工作;維持水環境有益菌、藻類的穩定,營養平衡,確保溶氧充足、水質清爽、底質潔凈。減輕白對蝦應激反應。
(1)盡量在氣候相對穩定時放苗,選擇營養好、活力強、大小整齊的優質蝦苗,適當降低放苗密度。
(2)換季節養蝦應選擇投喂優質蝦料,確保對蝦營養需要。同時必須在飼料中添加氨基硒維他、維生素C、免疫多糖營養物質以及大黃粉、穿心蓮粉、板藍根、保肝泰等中草藥物。提高對蝦免疫能力。
(3)每15天使用濃度為0.2ppm聚維酮碘進行水體消毒一次,殺滅養殖水體中致病菌。
(4)遇到惡劣氣候,停料數餐,使用1.0ppm氨基硒維他、2~3ppm葡萄糖全池潑灑。
6、換水量過大(換水超過20~30%),池水溫度、藻相、理化因子變化過大容易造成南美白對蝦應激。還容易造成對蝦應激性集中脫殼。
處理方法:每次換水應少量多次,每次換水5~7厘米為好,遇到換水過大造成藻相、理化因子急劇變化時應及時全池潑灑0.5ppm應激王和1.2ppm的排毒養水寶,緩解對蝦應激狀況。由于換水過大造成對蝦集中應激性脫殼,還應及時潑灑1.0ppm硬殼寶或0.5ppm離子鈣。
7、養殖密度過大:到了中后期,由于養殖密度變大,投飼量增多、以及對蝦排泄物的大量增加,蝦池水質、底質容易惡化或發生突變引起南美白對蝦缺氧和應激。
處理方法:定期使用生物底凈改良池底,悶熱天氣可傍晚前在蝦池四周潑灑一些粒粒氧,定期使用1.2ppm綠水寶解毒劑改良水質。
五、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治原則。每10~15天用0.3ppm二氧化氯或0.2~0.3ppm聚維酮碘消毒池水一次,減少蝦池病原菌數量。遇到暴雨天氣、低溫陰雨天氣、水質突變或對蝦集中脫殼期應靈活推遲消毒日期。養殖中后期不宜使用刺激性大消毒劑,可換用三黃粉等中草藥物或“噬菌王”之類微生物制劑潑灑水體,較為安全。
六、疾病防治注意事項:
1、蝦病防治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一旦發病要早發現、早治療,對癥下藥。剛發病蝦池大部分對蝦尚能正常攝食,內服藥物可發揮作用,內服藥物拌魚肝油、蜂蜜等做為粘合劑,增加誘食作用,可提高治療效果。
2、選擇水體潑灑藥物一定要遵循“刺激性小、劑量安全”原則,藥物品種、劑量大小的選擇要充分考慮養殖環境狀況和對蝦體質狀況,減輕應激反應。潑灑消毒藥物時結合拋撒顆粒增氧劑,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3、南美白對蝦疾病有急性、亞急性、慢性之分。急性、亞急性疾病在使用溫和性消毒劑(如聚維酮碘、季胺鹽絡合碘)后,若還不能控制病情時,不能再持續潑灑其他刺激性消毒劑或隨意加大消毒劑量(病蝦體質弱,容易因藥物應激反應大量死亡)。宜在消毒過后3天,全池潑灑1ppm EM原露或枯草芽孢桿菌,改良養殖環境,同時停食數天,減輕對蝦胃、肝胰腺負擔,對蝦饑餓時攝食池水中天然生物有利于體質恢復。一般停食后對蝦死亡會減少,病情常轉為慢性恢復期。慢性疾病在治療的同時要注意改善養殖環境,提高治療效果。
4、白對蝦生病時大多數癥狀有“紅體”現象,“紅體”的成因是多樣的,其防治方法也有極大的差別,要準確判斷,對癥治療。“應激性紅體”應及時潑灑維生素CAE或“應激王”之類營養藥品,緩解對蝦應激狀態,并盡早將養殖環境恢復正常。“弧菌性紅體”(俗稱紅腿病)可使用0.5~1.0ppm微生物制劑“噬菌王”潑灑水體,較為安全,同時拌餌投喂0.2%氟苯尼考,維生素C,免疫多糖等藥品,連續4~5天; “病毒性紅體”(又稱:拖拉病毒綜合癥)目前尚無特效防治藥物,急性發病,病蝦體質極度虛弱,容易應激大批死亡,慎用刺激性消毒藥物。
5、暴雨期間、低溫陰雨天氣、水環境突變以及對蝦集中脫殼期不能潑灑消毒藥物,以免加大對蝦應激反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