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船員喜釣大魷魚
他們與祖國相隔萬里,常年漂泊在浩瀚的東南太平洋上,每天面臨枯燥而繁重的魷釣工作。盡管如此,流動的船舶航行到哪里,堅強的戰斗堡壘就筑到哪里。
煙臺海洋漁業有限公司遠洋漁業公司共有26條魷釣船,分布在秘魯漁場和厄瓜多爾漁場,每條船舶上都有黨小組,97名黨員帶領600余名船員將黨的十八大精神貫徹落實到生產一線,既指導日常工作,又著眼長遠發展。“十八大召開期間,黨員海上蹲點指揮,產量達到800多噸,增產25%。”煙漁遠洋漁業公司黨總支書記丁黨文說,“黨員們還提出要規避‘一條魚’風險,為公司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6條魷釣船,26個流動戰斗堡壘。黨旗飄飄,那一抹躍動的紅色,成為太平洋深處遼闊海域中一道亮麗風景。
40歲的張強,是煙漁遠洋漁業公司捕撈一公司經理,26日剛從秘魯漁場歸國。見到記者,滿臉黝黑,寫滿魷釣艱辛的張強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們在船上收看了黨的十八大,公司帶給我們的學習資料也收到了。雖然我們與祖國遠隔重洋,但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仍跟國內同步進行。”
張強說,十八大開幕當天,他們通過衛星信號組織員工收看了大會盛況,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建設海洋強國的論述,讓他們歡欣不已。十八大閉幕不久,捕撈二公司副經理何經君乘飛機返回秘魯,為每條魷釣船送去了十八大學習材料。
一手抓十八大精神的學習貫徹,一手抓工作促生產不放松。秘魯漁場范圍大、中心漁場面小點多,占領漁場是關鍵,漁場高峰期魷釣船接近200條,漁場資源競爭非常激烈,在遠洋漁場多捕魚就是為國家爭光。
十八大召開期間,海上指揮李東渤、戰普春、宋軍濤,分析漁場,創新思路,合理指揮調度船只生產,使得秘魯魷釣和厄瓜多爾拖網共實現產量800多噸,折合每條船日均多出20噸,增加25%。在實際作業中,也存在船上生產不平衡的問題。“哪條船魷釣少,公司總指揮就到哪條船上蹲點,黨員沖在前,直到問題解決為止。”這是他們海上抓生產的重要舉措。
面向未來,如何實現科學發展,身處一線的黨員們有自己的想法并付諸實踐,同時積極向公司黨支部建言獻策。“規避‘一條魚’風險,造新船淘汰落后裝備,就是公司結合黨員建議制定的工作思路。”丁黨文介紹說。
煙漁遠洋漁業公司捕撈的主要是魷魚,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開拓其它漁場,開辟新的漁業資源。目前,他們正在考察論證別的漁場,規避“一條魚”的風險,防止因某單一漁業資源枯竭影響公司發展。同時,該公司正在建造10條1300馬力的新船,是現在魷釣船的2倍,船速更快,捕撈量增加,安全系數提高,船上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
采訪結束時記者得知,該公司每個月都會將報紙轉運到秘魯漁場。“《煙臺日報》下個月就到東南太平洋上了,船員們這下將更充實。”丁黨文笑著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