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撫遠縣鱘鰉魚繁育養殖中心人工養殖的6尾鱘魚成功產出60萬粒魚卵,現已送往南方的養殖基地進行孵化,為保護鱘鰉魚種群和開展大規模人工養殖鱘鰉魚奠定了基礎。
這6尾鱘魚是2005年由撫遠縣鱘鰉魚繁育養殖中心第一批通過人工繁育手段培育成功的鱘魚。經過8年多的人工養殖,這批人工養殖的鱘魚已陸續進入繁殖期。3月2日,6尾鱘魚親體各項指標達到了可繁殖標準,水產局工作人員通過升溫、水流刺激、注射催產藥物等一系列催產技術,幫助這6尾鱘魚成功產出60萬粒魚卵,并由專業技術人員直接送往南方養殖基地進行孵化。
鱘鰉魚是史氏鱘和達氏鰉的統稱,我國野生鱘鰉魚種群主要聚集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撫遠段。為保護這一珍貴物種,從2000年起撫遠縣加強了對鱘鰉魚的保護工作,建起了全國最大的鱘鰉魚繁育養殖基地。在減少捕撈量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攻關。先后攻克了鱘鰉魚人工繁育養殖、活體取卵、冬季繁育、冬季養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為撫遠縣大規模進行人工養殖和放流增殖提供穩定可靠的優質魚苗,為實現漁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