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80后的黃永海有著不一樣的眼光,他通過網上銷售魚苗。
既是技術員,也是工人,創業初期要付出很多艱辛。
養殖戶上門買魚苗,黃永海的客戶來自本地和周邊省市。
今年4月19日,北流市塘岸鎮塘肚村十四組的一場大水,把黃永海的幾個魚池淹沒沖毀,他的所有種魚、魚苗以及魚池設施損失殆盡,他變得一無所有。
這次大水帶給他的創傷遠不止此,妻子在此時和他離了婚,他們結婚才半年多。
類似的坎坷經歷,在近11年來不停出現,反復考驗著黃永海。
2002年,黃永海初中畢業,開始鉆研繁育泥鰍苗。“以前我們這里很多野泥鰍,抓去賣兩三塊錢一斤,后來抓的人越來越多,魚也就越來越少,價格也不斷上漲。”黃永海認為,只有人工繁育出泥鰍苗,才能提高產量。
“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所有的事都得自己去做。”繁育魚苗需要投入資金,黃永海前往廣東打工,掙了一點錢后就回家鉆研繁育泥鰍苗,但是最后出現的結果都是繁育的魚苗出現死苗。
繁育沒有成功,投入的錢也打了水漂,黃永海于是再次去廣東打工掙錢,然后再回家繁育魚苗,11年來如此反復多次。
杯子里裝著繁育成功的泥鰍苗,黃永海將他的11年青春投入到這個事業中。
畫面左側的兩個魚池被大水沖毀,也幾乎沖走了黃永海辛苦打下的基礎。
沒有養殖經驗,沒有任何的繁育技術,為何不去其他的繁育場學習繁育技術?“種苗的繁育技術是核心技術,沒有人會輕易教給你,只能靠自己去摸索。”黃永海曾去過多個泥鰍苗繁育場考察。
2010年,黃永海成功繁育出泥鰍苗,然而,厄運再一次來臨,大水將他的魚池沖毀。“那時候心灰意冷,發誓永遠不再踏進這個行業。”迫于生計,黃永海只能再去廣東打工。
1983年出生的黃永海,面容比同齡人要滄桑許多,村里的同齡人都出外打工,“敗家仔”,村里的一些人背地里這樣說他。
黃永海和叔叔去年回到村里,共同建起了現在的這個泥鰍苗繁育場,今年4月的大水沖垮魚池后,黃永海堅持一磚一瓦把魚池再壘起來,近期已經陸續賣出去了多批魚苗。現在黃永海準備擴大繁育規模,提高魚苗產量,爭取早日把背負的十幾萬元債務還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