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靈漢漁業聯合社3萬多畝養殖水域,年創產值7500萬元,人均收入6000多元!熬蚪稹泵卦E何在?寧夏漁業協會副會長朱漢成道破天機:水產品所貼“靈漢”綠色食品標志。昨天,自治區農牧廳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區31個水產養殖品種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76%的漁業養殖面積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高于全國漁業產地平均認定率31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
正是憑借著這股靠“綠色”蓄積“藍籌”的漁業經濟發展理念,今年上半年,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達33.9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22.8%;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10億元,達到10.7億元。
寧夏河套灌區已形成100多萬畝低洼鹽堿荒地、湖泊濕地180多萬畝,十分適合發展水產養殖。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豐富城鄉居民 “菜籃子”的同時,帶動農民增收,實現了漁業經濟再上新臺階?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寧夏在狠抓漁業品種結構調整的同時,以無公害水產養殖示范區為載體,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大力推進健康養殖,走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相繼在平羅、賀蘭、青銅峽、中衛等地創建了10個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區。在其輻射帶動下,全區優質水產品養殖面積達到15.4萬畝。推廣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10萬畝。同時,加強水產品質量檢測。在全區13個市縣、2個國營農場設立水質監測點100多個,確保水質全部達到無公害水產品要求指標。上述舉措有效帶動了寧夏漁業規模、效益雙增長。據悉,今年1月至6月,寧夏水產品產量1.95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6.8%;各類淡水魚種投放量1.5萬噸,同比增長18.1%。漁業經濟潮涌,還催生出水產養殖、水生植物種植、水禽養殖、水上旅游等一批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其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的70多家休閑觀光漁業場點,今年前6個月共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收入近1000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捕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