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組織呼吁在受臺風“海燕”影響的地區迅速重建可持續生計
2013年12月11日,馬尼拉/羅馬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今天表示,菲律賓漁民正在面臨臺風“海燕”給受災地區漁業和水產養殖業造成的巨大破壞,呼吁采取迅速和可持續行動,幫助重建生計。
“盡管我們看到的只是局部現狀,但是很明顯,給漁業部門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涉及到從捕撈到市場的整個價值鏈,”糧農組織常駐菲律賓代理代表維內特說。“在生計方面,這些損失是嚴重的!
據菲律賓農業部的初步評估,當11月的臺風橫掃該國的時候,小規模漁民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在臺風經過的地方,成千上萬的小型漁船和漁具損毀,相比之下,較大的商業漁船受損較小。
大約16500名海藻養殖者 - 其中大部分是婦女 – 還失去了他們的生計。
臺風將重要的基礎設施夷為平地,其中包括防波堤和漁港、岸上的制冰和冷藏設施、船只維修和保養設施、加工廠和市場等。
包括牡蠣筏、蝦蟹和貽貝養殖場,以及內陸的羅非魚養殖網箱、孵化場和魚塘等關鍵的水產養殖基礎設施也被摧毀。
經濟損失
有關該部門的經濟損失目前依然處在統計之中,但是根據菲律賓漁業和水產資源局介紹,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 米沙鄢的東部、中部和西部及民馬羅巴地區 – 是水產養殖和漁業的主產區。
在2011年,這些受災地區的海洋和內陸漁業水產品產量為514492噸,占菲律賓地方和商業水產品供應總量的21%。地方海洋捕撈在從海岸線至15公里的近海開展,只有低于三噸的漁船才可在這一水域進行捕撈。
來自上述四個地區包括海藻在內的水產養殖占菲律賓全國水產養殖產量的33%。
可持續恢復
糧農組織提醒道,協調是該部門重建的關鍵,這樣可避免危及漁民和養殖漁民,以及直接或間接依賴漁業部門的人員的生命和生計。
“菲律賓政府已為扶持小規模漁業做出很大努力,我們需要確保在應對這場災難時不會對影響到已經做出的良好努力,”維內特說。
“從2004年印度洋海嘯和其他大型災害中獲得的經驗表明,在恢復過程中過多地提供不必要的漁船和設備會導致魚類資源枯竭,減少捕撈量,危害生態系統,破壞其他漁民的生計,”他說。
“漁船需要修復和替代,但必須以協調的方式進行,以確,F有的捕撈能力不超標。我們需要確保,最終的漁船不會比魚多!
維內特強調,漁具更換應該合法并且不會造成破壞,要使用優質材料來建造和修復船只,不能走捷徑。
“安全是漁民的頭等大事,”他說。
恢復計劃
糧農組織目前正在與菲律賓政府合作,為包括漁業在內的農業分部門編制中短期和長期重建計劃。
糧農組織呼吁提供500萬美元初始資金,恢復受臺風“海燕”影響的漁民和沿海社區的生計。
除了漁船和若干漁具的修復之外,短期康復工作必須包括為女性提供加工工具,劃定社區管理的禁漁區并促進以現金支付工資方案,推動清理工作的開展。
受損紅樹林的恢復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是阻擋風暴潮的緩沖帶,是許多物種產卵的保護地和棲息地。
此外,糧農組織計劃為海藻養殖者(通常是婦女)提供支持,其工作可以在60天內帶來回報,確保他們在臺風過后能夠獲得維持生計所必需的收入。
糧農組織強調,在菲律賓任何漁業和水產養殖方面的支持措施都必須遵循可持續和良好管理規范,而且還應當遵守沿海管理和分區做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