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轉載日本漁業網消息,據美國“時代花絮報”報道,由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去年的冬季寒冷又漫長,使其近海的“野生褐對蝦(又稱:布朗對蝦、學名:Farfantepenaeus aztecus)”今春的捕撈汛季起步較晚。這意味著,其捕蝦季節已延遲并縮短,而當地的蝦價肯定會一路走高。
另據“路易斯安那州漁業與野生動物管理機構(LDWF)”披露,從今年6月2日開始,當地密西西比河延伸至淡水沼澤的運河支流河口的部分海區也將開放捕蝦,而其它海區則早已開始放開了商業性捕蝦作業;但不包括2010年發生了“BP石油泄露事件”持續被封閉的海區。根據當地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美境內的野生褐對蝦價格行情已一路飚漲,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全球肆虐的“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EMS)”病毒引起的蝦源減少,尤其是泰國和中國,兩國因EMS病毒造成的養殖對蝦感染面積竟高達35%左右。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初步觀察,今年4月份,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北部的大規格野生褐對蝦平均收購價已達到每磅9.25美元,而上年同期則僅僅為每磅7.55美元。另據路易斯安那州專門監督水產品商業捕撈業行情的聯絡官朱莉・法爾髙聲稱:“盡管我們根本無法預測一周后的蝦價走向,但能看到的是捕蝦產量一直都不理想!
不過,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判斷今年收成的多寡尚言之過早,無論如何,有些觀察家已注意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此外,本汛季后開始不久,LDWF執法部門就發現有眾多漁民涉嫌進入了“BP石油泄漏事件”封閉區內捕蝦。據稱,這種行為將被視為“存在危及消費者群體公共衛生風險的案件”,違法者將被處以750美元罰款以及被監禁60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